过程回顾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必备金句
1.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适用主题:航空探索
运用示范: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因此,每一个阶段的成就,都只是人类的一小步。我们永不止步,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适用主题:航空探索,永不止步
运用示范:仰望浩瀚的星空,无数的奥秘正等待我们去揭晓。因此,人类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星辰大海的征途,令人无比激动,也将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大步向前。
3.中国人做了上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得以梦圆。适用主题:航空探索,圆梦
运用示范:随着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又一项值得自豪的壮举,再次点燃了国人的热情。中国人做了上千年的“飞天梦”,如今终于得以梦圆。这样的时刻,怎能不让人激动?
4.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适用主题:航空探索,小步和大步
运用示范:当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过一句经典名言:“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是的,航空是高精尖技术的集大成者。因此,航天史上的“每一小步”,都将变成人类科技腾飞史上的“一大步”。
5.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适用主题:航空探索,注重细节
运用示范:航空航天是大事业,最关键的却是小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才能让大事业行稳致远,这正如著名专家张履谦所言,“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
6.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适用主题:航空探索,走出摇篮
运用示范:曾有人对航天事业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把钱花在“太空”中?把钱花在“大地”上,解决地上的问题,不是更好吗?对此,“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答复是: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言下之意是:我们需要地上的面包,也需要仰望天空的星辰,因此,这些钱应该花,也值得花。
7.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适用主题:航空探索,仰望星空
运用示范: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精彩时评语段节选:
1、脚踏实地向星辰: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驻留三十天,从在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月球,立足中国航天的实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群 )
2、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伟大的成绩振奋人心,伟大的目标激荡人心。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翻的“大雪山”,难越的“娄山关”,这就需要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2、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伟大的成绩振奋人心,伟大的目标激荡人心。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翻的“大雪山”,难越的“娄山关”,这就需要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来源:天府网评 郭雪营)
3、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脚步最有力。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这份自信,既体现在中国载人航天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稳步推进航天“三步走”规划,使得中国空间站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反映在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射,都提前宣布发射时间并精准到分。“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3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三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11年,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如同刘伯明所说的,他从2008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的情怀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3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三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11年,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如同刘伯明所说的,他从2008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的情怀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