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 清华大学举行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

by Mr Chzi, 九月 06, 2021
        清华大学面向全球双语直播了2021届本科生的开学典礼盛况

       2021年9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举行。校长邱勇发表了题为“葆有顽强的生命力,让生命之光更加明亮”的讲话,校党委书记陈旭为新生代表佩戴了清华大学徽章。


       
         鉴于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本次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下设置25个会场,近500名新生代表在综合体育馆主会场参加典礼,3000余名新生在分会场观看现场直播。典礼还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清华大学微博等多家媒体及平台面向全球进行双语视频直播。

       校长邱勇院士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葆有顽强的生命力,让生命之光更加明亮”为题。他以今年向新生赠送的名著《老人与海》的精神,勉励新生在任何境遇下都要葆有顽强的生命力、丰盈的生命状态和坚强的生命意志,让生命力永远鲜活、永远旺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邱勇表示,伟大的建党精神辉映着真理和理想的璀璨光芒,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勇毅坚韧的品格赋予个体顽强的生命力。希望你们以敢于直面一切挑战的勇毅,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韧,在人生的道路上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清华大学校长每年都会向新生赠送一本书。至2021年,《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艺术的故事》《从一到无穷大》《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乡土中国》《老人与海》依次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至每一届新生手中。

------------------------------------------------------------------------------------------
       江西省宜春中学的优秀毕业生杜钰作为新生代表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做了精彩演讲。清华大学校党委书记还亲自为杜钰同学佩戴清华大学徽章。


乘风破浪,青春远航

——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新生代表、建筑类 杜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筑类的杜钰,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给予我们关心与支持的师长和亲友道一声最诚挚的感谢,你们的付出与陪伴是我们圆梦路上的不竭动力,谢谢你们!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也许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亲人的悉心呵护下安心长大,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中刻苦求学,在一次次挑战自我的过程里积累经验。如果把逐梦之旅比作一次远航,那座名为“清华”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十年寒窗,我们迎难而上,乘风破浪;我们探索未知,笃实创新;我们不断反思,精益求精。终于,在今天成功抵达。
      作为新生骨干,我有幸提前四天来到清华园。骑行在校园里,我看见学堂路上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听见新民路旁六教里传来的上课铃声,路过好些个还记不清名字的食堂。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真实而鲜活地存在着,完全符合了我对大学的所有想象。看过《大学》纪录电影后,我更是对清华生活有了无限期待,想要参加新生赤足运动会,发掘体育健身的乐趣;想要听一次“人文清华”讲坛,感受大师们的睿智思想;想要走进专业教室,钻研我所热爱的学科……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来到清华便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我们将看见更浩瀚的风景,也可能要面对更汹涌的风浪。新生骨干营的主题报告中,几位老师都提到,在这里我们要经历一个自信心被打击并重建的过程。我们深知,前方可能会有无数的挑战。困难面前,或许有人会望而却步,但我们迈入清华门、成为清华人的那一刻起,就要展现出该有的精气神。我们将以拓展边界、挑战极限的勇气,不畏艰辛、永不言弃的刚毅,谦而不卑、自信从容的心态,去迎接远航路上的无限可能。
      今年是特殊而极富意义的一年,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犹记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歼-20在天安门上空划过,56门礼炮同时鸣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献词响彻广场,更是喊出了蓬勃的朝气和新时代青年该有的责任担当。此番盛世,来之不易,凝结着无数前辈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其中也不乏清华人的身影,他们或投身于民族解放,或授业在三尺讲台,或攻关在科技前沿,或扎根于基层土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幸运地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幸运地成为在新征程启航的第一个“一字班”。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不仅要学知识长本领,更要努力成长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新时代青年。
       天高海阔万里长,华夏少年意气扬。愿与各位“一字班”同学共勉,做一个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破壁少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书写青春的新篇章。让我们拥抱机遇,迎接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乘风破浪,以心系天下的情怀让青春远航!

     谢谢大家!


葆有顽强的生命力 让生命之光更加明亮

——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3000多名新主人。秋色如画的园子,因你们的到来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你们幸运地成为110周年校庆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将见证越来越好的清华,也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你们当中,有来自上海、因病休学一年、历经两场大手术后重新站起来为理想而奋斗的周怡冰同学。有来自河南、在家乡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时主动担任抗洪抢险志愿者的崔乐言同学。我们从周怡冰、崔乐言同学身上看到了你们对梦想的执着、对责任的担当。祝贺全体2021级本科生同学圆梦清华。我相信,你们将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奋进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光彩!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伟大建党精神辉映着真理和理想的璀璨光芒,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
     精神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的凝结和呈现。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人的生命力生发于精神世界,是生长和创造的力量,并因自我修养和外界磨砺而更加强大。强大的生命力成就了个体生命的不朽、民族血脉的永续和人类文明的辉煌。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任何境遇下都保持蓬勃的生命气息、丰盈的生命状态和坚强的生命意志,让生命力永远鲜活、永远旺盛。
     勇毅坚韧的品格赋予个体顽强的生命力。个体生命力是激流巨浪里永不言弃的拼搏,是崎岖长路上风雨无阻的跋涉。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其名著《老人与海》中,描述了一个外表消瘦憔悴、内心却无比强大的老渔夫在大海中与大鱼殊死搏斗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不屈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而正是在战胜这种困难的过程中,不朽的生命力才得以彰显。1913年考入清华的潘光旦先生,因摔伤引发骨结核,在17岁时右腿截肢。但他坚持勤学苦读、不改坚强乐观,“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英文更是全级之冠”。新中国成立后,潘光旦先生不辞劳苦,拄着双拐跋山涉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国社会学、民族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同学们,希望你们以敢于直面一切挑战的勇毅,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韧,在人生的道路上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自强不息的精神赋予中华民族磅礴的生命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对天地万物运行发展规律的体悟中,形成了自强进取、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因为这种奋斗精神,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伟大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陷入了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面对艰难的国运大声疾呼,“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为挽救“神州陆沉”、实现“再造中华”而英勇献身。李大钊等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唤起了人民的觉醒,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丰碑。中华民族正是凭借磅礴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超常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一次次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学们,希望你们深刻感悟中华民族的生命伟力,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守望相助的大爱赋予人类无限的生命力。人类在自身漫长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这种大爱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为集体的奉献和牺牲。这种大爱将个体脆弱有限的生命紧紧团结在一起,使人类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今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了“更团结”,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和衷共济、携手向前的美好心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们只有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才能战胜疫情、共克时艰。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青年代表人类文明的未来。在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挑战面前,大学要用科学精神和开放胸怀撑起人类未来的一片蓝天。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青年要树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坚信,守望相助的人类一定能够共渡难关,一定能够让地球家园永远生机勃勃、让人类文明永远熠熠生辉。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曾说,“生命力是非常活跃的。生命力带来的欢愉可以抵消人们面临的一切艰难困苦。它使生活值得过,因为它在人的内部起作用,用它本身的辉煌火焰向每个人的处境放射光明”。活跃的生命力让我们不畏艰险、昂扬向上,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同学们,你们要永远葆有顽强的生命力,让生命之光在奉献民族复兴、守护地球家园的过程中更加明亮,穿透时空、照映人间。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以后,清华就是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生机盎然,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9月是开学季,很多人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迈入校园。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一段开学演讲走红。教师代表梅赐琪没有讲成功,而是讲失败。在他看来,与成功相比,失败能带给人更多可能性……今天的夜读,我们一起来读这篇《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
    
 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

教师代表    梅赐琪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同事们向今天(9月2日)入学的2021级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每一级的清华人都是特殊的,但是你们还是要更特殊一些。在人类和七种冠状病毒的遭遇之中,你们中的绝大多数见证了其中最危险的两次,一次懵懵懂懂的还在父母的襁褓,一次脱颖而出来到了清华的怀抱。对这两次疫情的联想,相信已经在这个夏天被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们反复提起,并且为你们的成长经历更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我能够作为教师代表来跟大家讲几句话,也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经历。上个星期收到通知以后,我就一直在回忆自己1995年考入这所学校以后的全部人生。我的思虑如此过度,以至于有几个晚上我都梦见,学校在查看了我的大学成绩单以后决定取消我这次发言的资格,非常的失败和沮丧。相信我,这样的梦你们在大一的时候也常常会做。毕竟,对过于美好的事物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表示怀疑,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
  但是,这几个夜晚吓醒的经历,让我找到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关键词。因为我发现,真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直都是对于失败的恐惧或者失败本身。所以,作为老师,我特别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失败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发挥的几个功能,供各位缺乏失败经验的同学们参考。
  首先,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对你们很多人来说,之所以考不到更高的分数,完全是因为有总分的限制。所以,你们应该会愿意,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时间里,试探一下失败何时到来。因为正如跳高比赛一样,你跳不过去的时刻才能看见自己最大的标高。大家放心,这场跳高,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安排上了。我打一个小广告。在清华传统的各种大一硬菜之外,学校从2018年起还开设了一门必修的“写作与沟通”课。你们的学长说这是“一门至少和微积分一样硬的课程”,我们写作中心将在这门硬课当中等着你们发现自己的边界。
  当然,认识自己的边界并不总是那么愉快的经历。“跳出舒适区”的另一面就是“跳进不适区”。除了建议大家在碰到失败的时候勇于寻求学校提供的各种专业帮助之外,我也建议大家常常想起考入清华的初心。荣耀不是你来这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跳一跳才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才是。所以,面对未来的失败,你要学会忍耐。
  第二,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我们过去的成功通常都与输赢相关。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然而,宏观经济学家早已指出,任何抽象的指标一旦用于评价,就一定会失去它的测量价值。你们来到清华之前,可能也已经厌倦了单向度的输赢体系,然而,只是碍于赢家的身份,不愿背上“凡尔赛”的骂名。所以各位,是时候放下你们的偶像包袱了!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地提高0.1个绩点上,不如承受这一点小小的失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尽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要求。各位,要做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我期待在你们的未来数年里会有忘了时间的阅读、不取悦老师的写作、想解决问题的实验、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社工,并从这里开始,走向不再被输赢羁绊的人生!
  第三,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卢梭说,“当人们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人的生活是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并且在交往中无拘无束”。然而,这种“自由和无拘束”很可能只是哲学家的想象。来到清华以后,你们很快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方面,自己都不再是中学里无所不能的那一位,失落在所难免。然而,如果可以就此学会用平视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成就,用开放的心态寻求他人的支持,你们将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甚至,你们可能还会发现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双赢。在我们生活的北京,正在推广汽车礼让行人的做法,这是人们在一个超大城市里追求合作的努力。比起在交通安全上的共赢,让我这个公共管理学者更加感慨的是,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耐心、包容和合作可以那么动人。
  最后,请允许我回忆一下26年前我入学时最难忘的一个片段。那天我和你们一样兴高采烈地走进清华。奔向独立生活的愿望如此强烈,我迫不及待地就让我的父亲早早离开。收拾行李,认识同学,宿舍夜谈,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天。然而,第二天天刚亮,我和我的舍友们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一手拿着一块捡来的砖头,一手拿着一枚钉子,跟我说:“你上铺的铺板有些松动,我昨晚一直在担心,我来帮你固定一下就走。”父亲钉完钉子就离开了,但他拿着砖头的背影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各位亲爱的学弟学妹,在今天典礼结束之后,请记得给爱你的家人打一个电话。他们是今天最高兴又最失落的人。在未来的几年中,也请你们常常地记得他们。他们虽然最盼望的是你们的成功,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遇到了失败,他们是还会爱你,直到最后的人!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网络搜集,免费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网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日志题目:演讲 | 清华大学举行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 【资料编辑: Mr Chzi 发布时间: 九月 06, 2021文章归档:励志频道
Comment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