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勋》凭借独特的叙事形式、克制的情感表达、精良的视觉呈现,引发了观看热潮。“热血”“致敬”“有质感”“节奏快”等弹幕刷屏,从观众角度表达了对这部剧的认可。“看着他们年轻的脸,我破防了”“原来‘最可爱的人’是这样为我们拼来了山河无恙”“多幸运生在当下”……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网友们留下高度一致的评价。截至目前,该剧豆瓣评分达9.1。
扎实采访,让人物可感可知
《功勋》一共有8个单元,包括《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其中有大国重器的研制专家、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改革前沿的先锋、为人类战胜饥饿和疾病而不舍昼夜的科学家……翻开任何一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履历,都如同踏入宽广的河流。
8位功勋人物事迹丰厚,观众耳熟能详,如何通过人物、情节、画面表现出来,怎样把握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如何让年轻观众喜爱?
在创作之初,《功勋》总导演郑晓龙带着其他7位导演日夜论证,最终统一出了一条标准——现实主义创作、细节真实、生活逻辑合理,用电影化的镜头语言重点呈现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郑晓龙说:“我们截取他们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题突出、结构精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既追求分组故事风格各异,又要实现整体的统一融合,让观众看得懂、看得进、喜欢看。”
《功勋》通过扎实的采访让艺术创作更加立体可感。拍摄《默默无闻张富清》单元时,导演康洪雷和编剧陈枰在采风过程中,从张富清出生的陕西洋县走到了他工作的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亲耳听到张富清的邻居讲述自己看到的张富清的家庭和工作情况。一个曾经跟随过张富清的通讯员又深情回忆了张富清带领群众修建水渠和水电站的故事。拍摄《孙家栋的天路》单元时,导演杨文军多次联系孙家栋采访未果,杨文军说:“他一开始‘躲’了几个月不想接受采访,后来可能也是被我们打动了,到航天集团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起初,孙家栋对我们说,时间不能长,就一个小时。结果他一说起来特别兴奋,我们还没提问,他自己就说了一个半小时。”这些真实的故事和主创团队扎实的采访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让剧中的人物可感可知。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塑造出感人至深的荧屏形象
《功勋》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贯穿始终。整部剧在单元剧框架下,虽然在稻田、山间、医院、战场、实验室等不同场景中切换,但是主创团队从不背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的创作原则,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努力用精益求精的细节真实、艺术真实打动观众。
郑晓龙直言,做这种单元剧,每个导演和编剧的创作风格难以统一,但大家的基本创作原则是一致的,就是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郑晓龙表示:“我们尊重差异性,导演用插叙、倒叙、闪回等手法都可以,编剧用个性化的剧本结构也可以,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统一要求,服化道、场景、人物语言,都必须真实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特点。”
《申纪兰的提案》中,剧组对质感的追求突出体现在人物的服饰妆容和行为细节上,所有人补丁连着补丁的衣服上几乎都沾着泥土。《能文能武李延年》中,争夺的是346.6高地,拍摄的地方比真实的地方还高出近4米,摄制组在这块高地上修筑了1.5公里的坑道,所有的战斗都是按照顺序拍摄。《默默无闻张富清》中,主创团队在三胡乡已经找不到当年贫困的痕迹了,于是他们就在那里搭建了一个村落,复原了张富清初到三胡乡时整个村庄的风貌……
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引领下,血肉丰满、形象鲜活的功勋形象跃然荧屏,既展现其在所处领域的卓越建树,令功勋事迹广为人知;又以平实视角和生活化的处理,将他们为人子女、父母、夫妻的普通人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勾勒功勋人物忠诚底色,激荡和平年代英雄情怀
《功勋》的片头令人印象深刻,由不同演员饰演的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分别向观众走来。每个人短短几步,几秒钟的镜头,仿佛浓缩了他们的一生,他们从风华正茂到垂垂老矣,将一生献给祖国。郑晓龙介绍,片头是整部剧创意实现最难的部分,也可以视作对中国电视剧制作能力的一次技术摸高。剧集开播首日,有观众在微博上留言:“看到袁隆平爷爷走近的时候瞬间泪目。”郑晓龙说:“这让我特别欣慰。我们创作者的用心,观众感受到了。”
《能文能武李延年》中,观众不仅看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李延年在勇夺346.6高地战役中展现出的卓越指挥才能和大局观念,更见其对同志、战友的深情与厚谊;《默默无闻张富清》中,张富清深藏军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将他乡变故乡,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生活中却将未能在父母身前尽孝,未能对妻儿尽责的愧疚深埋心底;《无名英雄于敏》中,于敏在氢弹理论研究上展现出卓越的计算才能,带领科研人员将“草稿纸铺满戈壁滩”,与时间赛跑,日常生活中,他也是个会在与妻子初见时准备礼物、会“偷拿”家里鸡蛋补贴同事的温柔又细腻的人;《黄旭华的深潜》中,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以64岁的高龄身先士卒完成下潜试验,激荡士气鼓舞人心,面对妻子,他则成了那个乖乖坐在椅子上等着理发的好好先生……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看来,“《功勋》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尝试再度证明,不论是何种题材、类型的影视创作,核心都是‘立人’,功勋精神为筋骨,细节描摹为血肉,方能铸就深入人心、感人至深的荧屏形象”。
近期涌现的一大批既接地气又有看点的主流影视剧,成为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功勋》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和至真的情感表达,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主流影视剧的独特魅力。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9日 09版)
《功勋》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该剧集结了全国一线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单元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李修文编剧,王雷主演;《于敏》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黄旭华》单元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张富清》单元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申纪兰》单元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屠呦呦》单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袁隆平》单元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
李延年、于敏、黄旭华、张富清、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每一个名字都重于泰山,每一位国家功臣都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
今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发布终极预告与终极海报,致敬国家功臣,礼赞功勋人物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的奋斗历程。9月26日起,该剧将登陆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看这八位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故事。
《功勋》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串联起他们的人生华彩篇章,礼赞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致敬时代楷模。
《功勋》由著名导演郑晓龙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单元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李修文编剧、王雷主演;《于敏》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黄旭华》单元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张富清》单元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申纪兰》单元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屠呦呦》单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袁隆平》单元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
以梦想为索引,读懂“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功勋》终极预告片由袁隆平(黄志忠饰)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坦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
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
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
预告片里,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
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他们身上,还闪烁着中国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
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咱们都做了3864次测交了,可这问题出在哪儿啊,还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袁隆平。“每个零部件看上去都没问题,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出故障了?”这是孙家栋亟待解答的难题。面对“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这个容不得咱们质疑怀疑”的观点,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就不应该有禁区。”于敏坚信:“爱因斯坦在和玻尔的论战中都犯过错,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
在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缔造者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二)、素材运用片段
1、“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2、“一切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中国,何以傲立东方,以一个富强安定的大国影响世界?正是无数的人民肩负重任,以热血浇灌祖国。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国家重任之下,国家秘密之前,隐姓埋名,与家人分隔30年。这30年,他都没有回过家,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却无法解释,只能默默一人忍受着家人的误解,怀着对家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投身于核潜艇建设中,为祖国呕心沥血,从1958年一直到现在,93岁的黄旭华献出了一生,无怨无悔。我们能享受和平与安稳,正是有像黄老这样“赫赫无名”的奉献者,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名族以力量。
3、怀抱家国情怀,方成至善之人、栋梁之才。“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旭华如是。三十年未归家门,几十载隐姓埋名,黄旭华承受着离别之痛,却肩负核潜艇科研的重任。扎根荒岛,远离人烟,未见过核潜艇,研发更举步维艰,然黄旭华怀爱国之胸襟,秉家国之信念,以热烈情怀消解困难,终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再无青”之至善之人,终成“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之栋梁之才,大国脊梁铸就大国力量。
4、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深藏功名、埋首奉献的张富清,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申纪兰……这些爱国者的事迹说明,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
5、于敏为氢弹研制隐姓埋名二十八载,张富清深藏功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袁隆平数十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什么他们的追求并不功利?因为他们胸怀祖国、志在四方。为什么他们的选择并不艰难?因为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评点:这段话,出自人民网评论《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运用了于敏、张富清和袁隆平三个例子,说明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的道理。写作文时,遇到“爱国(报国)”“家国情怀”等主题,可以用这段话。
6、国之英者,时之楷模。“八一勋章”激荡强军征程,“改革先锋奖章”砥砺改革传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汇聚起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从那些心怀家国天下的先进人物身上,人们读懂了“始终把祖国和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爱国精神,感佩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牺牲,历练着“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作风,找到了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
7、新中国72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筚路蓝缕、勇立潮头,继续奉献担当、舍我其谁。他们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仍在为世界粮食供给、人类健康事业埋头田间、实验室的袁隆平、屠呦呦。他们还是毕生扎根大漠的敦煌文化守护者樊锦诗,归国任教振兴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王文教,为民族团结赤诚奉献的都贵玛。他们的身影其实离我们不远:有为民服务、勤政务实的基层党员干部,王有德在林业战线工作几十年,带领职工推进防沙治沙,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并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人民警察,艾热提·马木提在搜捕公安部A级逃犯时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有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默默奉献者,布茹玛汗·毛勒朵长期扎根边疆,50多年来,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巡边护边;……
8、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儿女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这股精神力量,构成了一个人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动力源泉。因此,身为时代青年,应该心怀拳拳爱国心和殷殷报国情。
(三)、人物素材卡
人物素材卡1 | |
人物名: | 李延年 |
人物身份: | 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
人物生平/事迹: | 1、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20余次。在湘西剿匪中曾与土匪“掰过手腕”,指挥连队以微小的代价取得剿匪20余人的胜利。 2、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度弹尽粮绝,通信中断,他指挥仅存的40多个有生力量,靠着收集敌人遗弃的武器,最终毙伤美军600余人,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
经典语录: | 1、当初当兵我就做好了准备,命就交给了国家。 2、我这一辈子就想当个好兵,能打胜仗的好兵,为党和人民保卫祖国一辈子。 |
人物关键词: | 革命本色、爱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践行初心和使命等 |
相关人物评价: | 李延年始终保持老英雄、老党员、老军人的革命本色,居功不自傲,自身要求严。——(中国军网评) |
人物素材卡2 | |
人物名: | 申纪兰 |
人物身份: | 连续1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
人物生平/事迹: | 1、带领西沟村妇女开展劳动竞赛,争取权益。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争取男女平等做出巨大贡献。[8] 2、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坚持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 |
经典语录: | 1、我是农民代表,我要为农民代言。 2、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
人物关键词: | 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无私奉献、不忘初心、执着为民等 |
相关人物评价: | “现在讲艰苦奋斗,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干活扛石头。而是要有一种精神,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能缺了精神。”半个世纪过去了,申纪兰和西沟人不仅创造了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奇迹,还把“西沟精神”留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人物素材卡3 | |
人物名: | 于敏 |
人物身份: | 著名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
人物生平/事迹: | 1、毅然服从国家需要,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为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工作隐姓埋名28载。在多年研究中解决了许多氢弹原理突破的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2、在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一把计算尺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
经典语录: | 1、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并足以自慰了。 2、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够做出来,并且更快。 |
人物关键词: | 忠于祖国、无私奉献、钻研科学、执着追求等 |
相关人物评价: |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于敏。——(感动中国颁奖词) |
人物素材卡4 | |
人物名: | 孙家栋 |
人物身份: | 中国“卫星”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
人物生平/事迹: | 1、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失败,孙家栋带领着科研人员在冰天冻地里捡了三天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由此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
经典语录: | 1、嫦娥工程呈现给世人的最大亮点是4个字——自主创新。 2、中国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
人物关键词: | 航天报国、自主创新、无惧困难、钻研科学、执着追求等 |
相关人物评价: |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感动中国颁奖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