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5 题。(共 12 分)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 分)
二、【2017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三、【2022届海淀第一学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共13分)
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①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②,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玉真:仙子名。②匏瓜:星宿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令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一人抚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
C.诗中“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既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13.李白《游泰山》(其六)描写泰山景色,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4分)
14. 李白的《游泰山》(其六)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段)都描写了奇幻的色彩,简析两位作家笔下色彩描写的不同。(6分)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2020届海淀二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月夜二首
王守仁【1】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2】!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3】。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4】,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注释:【1】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这两首诗是作者宴集弟子时所写。【2】撄(yīng):触犯、干扰。【3】钧天:指“钧天广乐”,天上的音乐。【4】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景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
B.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C.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刻画诗人月夜狂歌,歌声响彻云霄,第二首作者引曾皙为同道,借典故明志。
D.两诗均风格豪迈,气势雄浑。作者用明白如话、自然流畅的语言,阐释人生哲理,表达对弟子的殷切期望。
14.“肯信”“须怜”这两个词语颇具表现力,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加以赏析。(4分)
15.在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6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六、【2019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 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一项是
A. 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 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 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 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七、【2015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八、【2021届海淀期中】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1】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3】。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江岸。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
B.“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
1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
14.诗歌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6分)
九、【2018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
十、【2022届海淀第一学期期末】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
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11~13题。(共1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①学凤凰。
霜筠亭
苏轼
解箨②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题画竹
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释】①伶伦:指乐官。②解箨:竹笋脱売。
1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我”与幽竹志趣相投。
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
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
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质超凡脱俗。
12.这组诗中的加点字都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选择钱诗或王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5分)
13.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6分)
十一、【2022届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12分)
出塞
隋·薛道衡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①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左贤皆顿颡②,单于已系缨。
绁马③登玄阙,钩鲲临北溟。当知霍骠骑④,高第起西京⑤。
【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②顿颡:叩头。③绁马:拴马。④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⑤西京:指长安。
12.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
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
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
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
13. 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运用了典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4. 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5分)
十二、【2020届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枯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3】蜩甲:蝉蜕。
【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 “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6分)
十三、【2019届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3分)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①
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唯有胥涛②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注释】①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的参加革命的途中。②胥涛: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成为涛神。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高唱“大江东去”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滔天白浪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D.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14.诗歌颈联描写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4分)
15.本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佳句,请分析其中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6分)
十四、【2019届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元好问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1】,今日春风马耳【2】,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3】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4】。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1】神光牛背:指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2】春风马耳:指对于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3】二毛:指头发白黑相间。【4】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3. 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诗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分)
15. 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分)
十五、【2019届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3分)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②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潨(cónɡ):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 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中肯的点评,简练亲切。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
15. 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两人山水诗的不同风格。(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六、【2019届海淀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3分)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
14.本词上阕所写音乐变化倏忽、千回百转。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音乐变化的特点,并依次填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3分)
乐声初发, ;转而骤然突变, ;继而由刚转柔, 。
15.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中评价本词描写的音乐“可以目听”。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这一特色。(6分)
16.听琵琶曲,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十七、【2016届海淀二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永遇乐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注】,记余戏语。
【注释】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16.根据词意,解说“烈日秋霜”的含意。(3分)
17.本词下阙虽未有“辛”字,却“辛味”十足,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所蕴含的“辛(6分)
18.本词“戏赋辛字”,妙趣横生,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词中之“妙趣”加以赏析。(6分)
十八、【2016届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
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
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
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13.下列填入《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 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 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 , ,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 ,谈笑间, ”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词,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3)15. 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 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4)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
十九、【2016届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7题。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
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卓越,突出。
(5)14.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杜甫《偶题》)
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
15.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
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
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16.《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6分)
二十、【2016届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6)13.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 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诗歌鉴赏例题参考答案
一、【2020年北京高考】
13.B 14.D
15.答案要点: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二、【2017年北京高考】
15.C16.B
17.参考答案: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三、【2022届海淀期中】
12.(3分)B
13.(4分)
示例:本诗实写青山碧峰、明月白露、松风止歇、星宿可摘等,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诗歌实中生虚,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仙子临峰,笙歌凤舞,仙袂飘摇。诗人置身其间,扪天摘星,抚银河水,触织女机,气氛欢快,令人忘归。诗歌在虚实结合中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14.(6分)
示例:
(1)李诗主要借助青山碧峰、明月白露等景物色彩的静态描写,营造了月夜泰山清幽的意境。姚文则描写了日出过程中白色云雾、五彩朝霞、赤色太阳、颜色错杂的山峰等景物,通过景物色彩的动态变化,表现雪后泰山壮丽雄奇的景象。
(2)李诗清丽奇幻的色彩折射出诗人游览泰山的轻松愉悦之情,姚文则以绚烂的色彩表达了作者观赏泰山日出的欣喜激动之情。(意思对即可)
四、【2020届海淀二模】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
“肯信”的意思是坚定地相信,“肯”加强了语气,有强调作用,突出了诗人对“良知”的坚守和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须怜”的意思是必须怜惜,“须”加强了语气,表达诗人对儒学历经千年传承的慨叹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儒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许。
【评分标准】赏析每词2分(表达效果,1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15.(6分)答案要点:
①自信、狂放的形象:表现在作者对自己学说的坚信,和对朱熹、郑玄等儒学大家的不屑上。
②有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的形象:表现在作者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上。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2016年北京高考】
15.A16.B
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六、【2019年北京高考】
13. C 14. A
15. 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
(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七、【2015年北京高考】
16.(3分)C
17.①(3分)B
②(2分)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9.(6分)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八、【2021届海淀期中】
12.(3分)D 13.(3分)B
14.(6分)答案要点:
开篇表达了从军讨伐时的壮志豪情;
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
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评分说明】情感变化,3分;诗句分析,3分。
九、【2018年北京高考】
14.D 15.A
16.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十、【2022届海淀期末】
11.(3分)C
12.(5分)要点:根据语境理解字词意思,分析字词表达效果具体、恰当。
[参考示1]:钱诗中的“始”为“才,方才”之意。春残之际,黄鸟声稀,辛夷花尽,杏花凋零之时,作者才发觉自己爱的是窗前依旧翠绿葱茏的那一片幽竹。诗歌著一“始”字,以春鸟、春花随春逝而“改”的声稀花落反衬翠竹的“不改”清阴的可贵。不仅凸显了作者爱竹之因、赞竹之情,更以竹言志,表达出其对不改品节、不屈于流俗、坚守自我节操之高尚人格的追求。
[参考示例2]:王诗中的“终”为“最终”之意,“曾与”“终随”两句呼应。写竹虽曾和蒿、藜之类的杂草同沐阳光雨露,但它最终会与松柏一同经寒不凋,苍翠葱茏。诗歌著一“终”字,以松柏的凌寒不凋正衬翠竹的不畏冰霜,以蒿藜的见秋衰、凌冬凋反衬翠竹的凌霜傲雪之可贵。不仅凸显了作者爱竹之因、赞竹之情,更以竹言志,表达出作者对卓尔不群、坚守气节、倔强不屈人格的追求。
13.(6分)要点:明确衬托主、客体,结合诗句分析竹的特点,概括诗人的志趣、追求。
[参考示1]:苏诗以秋风来临后凋残纷落的百花,衬托寒秋霜风前依旧郁郁青青、傲立的劲竹,突出了翠竹凌霜傲寒、与群芳不同的独特风姿与傲骨,借之表达了诗人对不畏艰难困苦、坚贞不屈、卓尔不群品格的敬意与追求。
[参考示例2]:郑诗以屈服于狂风的岩石和树林来衬托敢于反抗的劲竹,着力凸显出狂劲秋风触击坚硬的岩石,穿过茂密的树林,任意施威肆虐,而唯有劲竹挺拔傲立,全然不怕地勇敢与狂风斗争千场万场。诗中挺然相斗、无惧狂风的竹的形象,是诗人面对强暴永不妥协、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精神的写照。
十一、【2022届海淀一模】
12.(3分)B
13.(4分)
14.(5分)
十二、【2020届海淀第一学期期末】
13.(3分)C
14.(6分)参考答案:
第一首诗尾联,作者有慨叹也有议论,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第二首诗颔联,作者通过比喻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者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意志的集中,已达忘我之境。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
【评分标准】每一联赏析3分(揭示“理”1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趣”2分)。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2019届海淀期中】
13.(3分)D
14.(4分)要点:从动词运用、意象组合、色彩搭配等角度进行赏析。选取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赏析(2分)。
15.(6分)陈诗“空”字写出了乘船泛海所见景象的壮阔(空阔、辽阔),蕴含了诗人乘风破浪、无所畏惧的壮志豪情(3分);杜诗“空”字写出了黄鹂鸟的悦耳啼唱无人欣赏,表现了诸葛祠无人凭吊的冷清荒凉(1分),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叹惋(1分)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感伤(1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十四、【2019届海淀期末】
13. (2分) 壮观 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答对3点得2分,答对2点得1分,答对1点不得分)
14.(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2分),分析词人形象(2分),概括词人形象特点(2分)。(至少分析两个特点)
(词人形象:寄情山水,厌倦世俗;潇洒闲适,从容悠游;品性高洁,情趣高雅……)
15.(4分)评分要点:诗句理解(2分),解说寓意(2分)。
十五、【2019届海淀一模】
13.(3分)C
14.(4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6分)评分要点 :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十六、【2019届海淀二模】
14.(3分)示例:轻柔哀怨 高亢激昂 缥缈悠远(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评分要点:理解“目听”的意思(2分),结合、理解诗句合理(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16.(4分)苏轼被变化多端、起伏抑扬的琵琶曲触动(1分),心生对人世沉浮的慨叹(1分);白居易为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所打动(1分),感伤于琵琶女天涯沦落的遭际,心生同情与共鸣,自伤贬谪之痛(1分)。(意思对即可)
十七、【2016届海淀二模】
16.(3分)“烈日秋霜”比喻辛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刚烈正直的精神品格。(意思对即可)
17.(6分)评分要点:(1)结合诗句(2分),(2)具体分析诗句中所含“辛味”(说出一点得2分,说出两点得4分)
示例:下片头两句暗写辛家人刚烈正直、不谄媚权贵,世间荣华富贵从不曾到辛氏家门,语含辛酸,也含有对钻营之徒的辛辣讽刺;结尾句劝诫茂嘉弟不要玷辱辛家刚直忠义的家风,其中包含对官场谄媚风气的辛辣讽刺。(意思对即可)
18.(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明确角度(如:遣词造句、表现手法、题材选取、语言风格等,2分),分析准确具体(2分),点明效果(妙趣)(2分)。
示例:这首词以调侃幽默笔调戏说严肃的家风话题,亦谐亦庄,别具一格。上片细参姓氏“辛”
字所含“艰辛、悲辛、辛酸、辛苦”等多重含意,更品出“辛辣”滋味,暗示辛家的刚直家
风。下片以送别弟弟的玩笑语既显兄弟情深,又劝诫弟弟须不忘“烈日秋霜,忠义肝胆”的
辛家“千载家谱”。整首词于家常戏语中见人格操守,正话反说中融道德家风。
十八、【2016届海淀一模】
13.(3分)B
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2)(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
15.(6分)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
16.(3分)B
十九、【2016届海淀期末】
14.(3分)D
15.(4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1分),解说虚词的意思(1分),具体分析虚词“于虚传处神”的特点(虚词与作者的口吻神情的关系,虚词对诗作思想内涵的作用)(2分)。
16.(6分)评分要点:诗人主张(1分),所受启发(1分),结合阅读或写作实际(2分),具体阐释(2分)。
二十、【2016届海淀期中】
13.(3分)C
14.(3分)B
15.(6分)评分要点: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