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1年8月,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将开始全国巡演。
《只此青绿》讲述了展卷人潜心钻研《千里江山图》,跨越时空走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内心,看到了王希孟为了绘制《千里江山图》倾注自己毕生热情的曲折历程。
该剧的服装设计阳东霖说,他想做的艺术作品,绝不是 的,应该是起到引领作用的。艺术创作不是 的,是一个反复建立,反复推翻的过程。他率服装设计制作团队,在上百张设计图稿中不断地修改调整。“不同面料、不同颜色、不同肌理带来的可能性,都和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效果 。”阳东霖说。
《只此青绿》大量留白,不同背景的观众在观看时会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属于传统美学的感受,会引发对传统文化价值意义的思考——剧中呕心沥血的王希孟、苦苦追寻的展卷人、精益求精的工艺人,又何尝不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温饱到健康,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高颜值、好身材,但在这条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过早长出白发。白发过早长出的原因,一种是遗传导致的,部分患者有家族史,说明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① , 如不合理的饮食等都会造成毛囊黑色素细胞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白发过早长出。 ② ? 一是要多补充有利于形成黑色素的食物,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物,如鲜鱼、牛奶、动物肝肾、黑芝麻、食用蕈类、海藻类、新鲜蔬菜等。二是要坚持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这样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黑色素细胞在头发中的功能。除此外, ③ 、生活中要避免精神紧张、经常忧郁焦虑等,让自己始终心情舒畅。
21.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B.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如同鱼儿喜欢水一样。
C.蹉跎了如黄金般的青春岁月,我感到对不起自己。
D.“骄傲会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8.步人后尘 (拾人牙慧、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一蹴而就 息息相关(每空1分)
19.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该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将开始全国巡演。(每句1分)
20.排比修辞,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气势。(2分)反问修辞,加强了语气,引发了读者的思考。(2分)
21.A(A中的自己和文中划线句子中的“自己”都是泛指。其他三项都是特指。)
22.①另一种就是后天导致的②那么如何避免后天早生白发呢?③还要学会调节情绪。(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每空2分)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专练每日一练27
【2022~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
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 ① ,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 ② ,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 ③ 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
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于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于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B. 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D.绝不囿于“乡土”二字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文学语言,就是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鲜活美感。作家的一颗至臻至美的初心在心智养护下进行整体构思、局部打磨而形成既妍媚婉转又连绵道润的好的文学语言,细细品读,愈觉其妙。
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 ① 。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 ② ,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③ ,最终读者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生共鸣。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这种鲜活、灵动,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8.①座无虚席(人潮涌动) ②蜂拥而至(纷至沓来) ③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热火朝天)(每空1分,共3分。用词恰当,符合语意即可酌情给分)
19.①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②在简称前冠以“村”字,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与后文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的简称连用,构成强烈反差,具有幽默效果。(每点2分,共4分)
20.D(ABC项表特指,D项表强调)
21.好的文学语言,既妍媚婉转又连绵遒润,这需要作家有一颗至臻至美的初心,在心智养护下进行整体构思、局部打磨。(要求陈述对象为“好的文学语言”,短句构成,语意连贯,共4分)
22.①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 ②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③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每空2分,共6分)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专练每日一练28
【炎德 · 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而不是自己走着去听。没有人爬上山坡,大好风景也无人欣赏。但让人抬着送上山顶,你看到的不过是 ① 的景物,你怎能赋予它实质的意义呢?
一个对现状深感满意的人,必是经过努力后方能有 ② 的享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调整山河,推平村庄的砾石路。这个景色起自他的胸臆,他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孩子感受到的快乐——他排列了石子,建造了城市,于愿已足。看到一堆未经自己努力而成为风景的石子,哪个孩子会 ③ 呢 ?我若不身体力行,就不存在任何历险我若不用尽心力,一切就没有意义。
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因为,不做这件事,便要做那件事——你们必须长大。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分别使用了“我”和“他”,“我”和“你”的称谓,请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① 按照黄永年先生的说法,古籍整理就是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今译等加工,其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和后人阅读利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下来的文献典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无可比拟的。这些文献典籍,我们概称为“古籍”。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这些文献典籍进行搜集、校勘、编订、抄刻、传播的整理工作从未中断过。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 ② ,已经很不容易了。除了今人对古人的社会生活产生隔膜的影响之外,古籍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错误,使得我们使用起来很不放心。 ③ ,大多数古籍使用的是古代汉语,而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运动”的推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知识界、教育界的主流。由于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造成今人对古籍的阅读使用,生出越来越多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组织全国的学术和出版力量,以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基础,其中的优秀成果成为体现古籍整理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作和传世之作,为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改
变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对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字。 (4分)
17(3分)①平淡无奇②气定神闲③欢呼雀跃(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8(4分)①称谓的变化体现了叙述视角的变化,第一处波浪线句子是作者“我”对第三方行为人“他”的行为的概述,第二处波浪线句子是作者“我”对读者“你”的提醒与进言。②称谓的变化显示了表达效果的不同,由客观陈述转为亲切提醒。(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5分)①什么是“古籍整理”②当代人要读懂这些古籍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答出一句给1分,答出两句给3分,答出三句给5分)
20.(4分)修改举例
①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给今人阅读使用古籍,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障碍。②由于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今人对古籍的阅读使用,有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原句两处错误,成分残缺和句式杂糅,改对一处即可给2分)21.(4分)
21.古籍整理是对古籍的加工,目的是便于今人和后人阅读利用。但因历史发展.今人在阅读古籍方面有很多阅读障碍。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古籍进行了整理,取得丰硕成果。(“关键信息”3分,“语言表达”1分,字数超出酌情扣分)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专练每日一练29
【浙江省联盟校开学联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Ⅰ (本题共 3 小题,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从小,就听说过新疆的大名,只是未曾去过,只听过族中长辈每年九、十月份,会背上行囊, 奔赴新疆,去……捡棉花。 于是,棉花就成为了我对新疆的了解,后来读书了, 看到书上所述的戈 壁滩、大沙漠,我方才知晓,这些“险地”美景, 集中在新疆。新疆大地, 成为了我① 的 地方, 新疆是什么样的?成为了我心中的② 。
后来,因 “这是近三十年关于新疆的最权威、最详实、最通俗的科普读物”这一霸气的简介而 阅读的《美丽中国美丽新疆》一书,让我第一次对新疆有了基础的了解。 于是,我入了新疆的坑, 在书中,我明白了什么是新疆,西北重地,古代西域!新疆是古代的西域, 这里是文化汇聚之地, 是三地文化的交汇之地, 是地理位置上的战略重地。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
抛开历史与战略地位,新疆还是旅行者的天堂,新疆拥有着③ 的风景,只存在于传说 中的戈壁滩、风吹草低见牛羊、荒原沙漠、狼群猛虎,都在这里。当然,除了风景,还有险地, 一 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的乔戈里峰, 就坐落新疆, 博格达峰也在这儿,所以, 新疆除了是探险家们的热衷之地, 更是旅行者的天堂。
18.请在文中横线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改变原意。 (4 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较长,表意也不够明确,请把它改为几个短句, 可以改变语序, 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 Ⅱ (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 ① ,多学科研究丰富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冉宏林介绍。
对近 200 个样品进行了碳 14 测年, 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 1131 年至 1012 年,出土陶尖底盏、 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可知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五号坑和 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② ,为商代晚期, 距今约 3200 年至 3000 年,由此解决了过去三十 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考古发现的青铜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神坛、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 铜器类别;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③ ,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 物的空白; 通过植物考古明确坑内灰烬主要以竹为主,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 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 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 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
21.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的相关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去掉。
B.文中“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祭祀坑”中的引 号用法不同。
C.文中“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神坛、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和“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 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中的顿号用法相同。
D.文中“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铜器类别;”和“无丝绸实物的空白;”中的分号用法相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18. 【答案】 ①魂牵梦绕 (心驰神往) ②不解之谜 ③数不胜数 (不胜枚举) /难得一见 (千载难遇) (每空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要求根据语境填写成语,首先要明确语境的要求,根据前文“就听 说过新疆的大名,只是未曾去过”“美景,集中在新疆”可知第一空应该填写新疆是自己想去的地方, 所以应该填写“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心驰神往”(形容一心向往) 等; 第二空前面有“新疆 是什么样”的疑问,后面应该填写“不解之谜”(不能弄明白的事物。)“难解之谜”(难以捉摸的事 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等;第三空后面是“风景”,根据后文“在 于传说中的戈壁滩、风吹草低见牛羊、荒原沙漠、狼群猛虎,都在这里”,可以扣住“都”填写“数 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等表示“多”之类 的成语,可以扣住“传说中”填写“难得一见”(很不容易见到)“千载难遇”(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 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等表示“很难见到”之类的成语。
19.【答案】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的乔戈里峰,就坐落于新疆,博格达峰也在这儿,所以新疆除了 是旅行者的天堂,更是探险家们的热衷之地。(每改对一处 2 分,两处 4 分)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中有三处语病: 第一,介词残缺, 在“坐落”后加“于”;第二, 逻辑照应语序不当,前文先说“风景”,后说“险地”,与之照应的句子应该是“是旅行者的天堂, 更是探险家们的热衷之地”。
20. 【答案】我阅读了《美丽中国美丽新疆》,(1 分) 第一次对新疆, 有了基础的了解,(1 分) 读 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1分) 简介很霸气: 这是近三十年最权威、最详实、最通俗的科普读物。 (1 分) (每个短句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要求把长句变为短句, 答题时首先分析句子的层次,首先是“我读了《美 丽中国美丽新疆》一书, 其次是“让我第一次对新疆有了基础的了解”,然后是阅读的原因“简介 霸气”,最后“简介的内容”。据此把原句分析四个较短的句子。
21.【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句为完全引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应该加句号,并且放在 引号里。
22. 【答案】①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 ②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 ③发现了丝绸 (每空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首先简要分析全文,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总说,二、三段分说三星堆祭祀 坑的年代和新发现的文化意义。由此,第一空,应该照应第二段的内容,说明三星堆考古坑的年代, 可填写“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第二空,根据前文“除了……五号坑和六号坑……之外”可 知后文应该填写“其它各坑”,再结合前文“年代稍晚”和后文的“为商代晚期”“埋藏年代”等是 确定“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综上, 第二空可填写“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之类的语句;第 三空较为简单, 根据后文“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可知应该填写“发现了丝 绸”之类的语句。
语言文字运用对点专练每日一练30
【福建省百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论语》有载:“不时不食。”这里的“时”可以理解为“节气”,到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都要讲究“章法”,不能乱了“招式”。比如,立春吃萝卜,叫“咬春”;而立秋讲究吃西瓜,谓之“啃秋”:立秋过后的中秋,则讲究月饼、螃蟹、莲藕通吃……
西安鼓楼以北,是一条 ① 的美食街。街道两旁食肆林立,四方游客 ② ,各类牛羊肉美食令人③ 。“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主秋之后,陕西人也开始了秋冬季的食品进补,共中最具特色的当然是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羊肉泡馍了:羊肉泡馍古称为“羊羹”。从鼓楼走下来,腹中饥饿的我走进一家羊肉泡馍馆,咥一碗汤浓肉烂、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吃一瓣酸辣爽口的糖蒜,精神陡然为之一振。仅从羊肉泡馍在当地被人“宠爱”的程度,约略可以看出陕西人对于立秋饮食的独特心得。羊肉具有温脾健胃、滋阴活血的功效,经过千干百年的沉淀演变,三秦父老便把“羊羹”制作成了饮誉天下的秋令美食。
在鼓楼美食街徜徉良久,看着围拢在一桌品尝羊肉泡馍欢歌笑语的游客,手捧着蜜枣甑糕边走边吃、喜笑颜开的姑娘,一口酸汤一口饺子回味不已、大汗淋漓的汉子,此刻,“不时不食”的文化传统让节令食品孕育出了游子对家乡的牵挂,在多姿多彩的节令饮食中,文化认同与心灵情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与建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调查显示,睡前玩手机8分钟,会让大脑持续兴奋1小时。此外,睡前使用1个小时的手机、平板、电子产品,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约22%左右。因此,长期在睡前玩手机,不仅会引发睡眠拖延,大大减少人们的睡眠时间,还会降低睡眠质量,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状态。 ① ?浅睡眠和深睡眠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浅睡眠和深睡眠都是睡眠周期的一部分,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人的夜间睡眠,一般分5到6个周而复始的周期。
研究表明, ② ,而只有进入深睡眠状态的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因为 ③ ,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深度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简单来说就是浅睡眠的睡眠质量差,深睡眠的质量高,更容易缓解疲劳。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7.(1)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3)示例:①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②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③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每空1分,有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题有其他答案的,只要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亦可]
18.①闻名遐迩②络绎不绝③垂涎欲滴(每处1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酌情给分)
19.D(D项和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上长桥比喻为卧波长龙。A项使用了借代、对偶的修辞手法,这里用“丝竹”指代繁复的音乐。“案牍”指案头的公文,此处指代政务。B项使用了对偶、对比的修辞手法,这里把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C项使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20.参考示例: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古称“羊羹”的羊肉泡馍是陕西人立秋之后最具特色的进补食品。(5分,改后符合要求即可给满分)
21.①那什么是浅睡眠呢②浅睡期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③只有在深睡眠状态下(每处2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酌情给分)
22.睡前使用1个小时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约22%。(3分,原句中有两处语病:“手机、平板、电子产品”并列不当;“约22%左右”语意重复。其他修改方法无语病、不改变原意即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