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视点 家长群,压力群?
白岩松: 最近一段时间,手机里老师和家长联络的家长群,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因为老师在群里要求家长帮着批改作业,江苏一位家长愤而退群,并且发视频抗议“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的吐槽,在网上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共鸣。有人说,家长群已经成了“作业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后,不能休息,还要忙群里老师布置的数不胜数的任务;有人说,家长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师的“夸夸群”,本想做个小透明,但生怕因为少说几句,让老师觉得自己不上心,从而忽视自家孩子。本该是加强家校沟通的“家长群”,怎么就变了味,成了一个“闹心群”?对于孩子的教育,退群显然不是解决方案,那么未来,群里的发言又该立下怎样的规矩,让每个人都不为难?
本周视点关注,家长群,别成了压力群。
家长群怎么变成“压力群”?
江苏某家长: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我帮忙批改一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最近一段时间,这位声称退出家长群的江苏家长,将“家长群”推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门话题榜,网友讨论持续至今。而其中,网友们最大的吐槽在于,现在的“家长群”逐渐成了“作业群”,而且不少作业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完成。
在群里排队接龙、完成任务打卡、帮助孩子录视频、画画、做手抄报、做手工,网友感叹,这届家长真的很忙!而且正像那位江苏家长抱怨的,有的老师还要求家长帮助批改作业,一些网友晒出图片,老师甚至会在群里给没批作业的家长施加压力。虽然这样的例子不一定普遍,但在这样有形无形的压力中,家长的担子更重了。
安徽合肥某学校家长:像我们家五年级的小孩的作业,基本上我是不会做的,因为我们学历也是比较低的。其实让我看是没有用的,那我没办法我只有查手机。
然而,面对部分退出家长群、取消家长群的呼声,不少老师也感到委屈。在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陈萍看来,家长群其实带来了不少方便,她每天可以在群里跟家长沟通接送孩子的信息,还会把每天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发在群里,这样做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希望家长也能关心孩子的学习。
合肥市和平小学二小一年级语文老师 陈萍:你像我今天教学了24个韵母,然后我把图片拍下来,然后发到群里,我觉得最起码让他知道孩子学到哪了。孩子的作业家长就抽一点时间就去看一下孩子有没有完成,而且完成的是否工整,然后具体的对与错,由我来决定。
不可否认,家长群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家长和老师很少有机会沟通的状况,但是这触手可及的沟通也平添了不少烦恼。从前,一年只开两次家长会,现在,天天都可以在群里开家长会;从前,老师只能在家长会上点评学生,现在,一些老师随时会把学生的表现发到群里加以点评,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也变大了。
北京某初中家长:我们这儿就有那个退过群的,他的孩子有时候迟到,有时候打架,有时候这儿那儿的,那时候班主任有时候就在群里说,他觉得伤自尊了,然后还写了一篇公开信发到群,批评老师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他们俩还都挺文质彬彬的,都高学历,发出来那么一个事,我们家长都很吃惊,然后我们在群里安抚老师。
家长群的公开性,让一切的评价都会被放大。批评如此,表扬也是如此,老师在群里为谁点了赞,家长们也得排队点赞;有家长在群里赞美老师,其他家长迫于压力也得跟着赞美,家长群很容易就变成了“夸夸群”。
北京某学校家长:我同事他们家长群里,因为今年有疫情,有小朋友带着湿纸巾干纸巾,给班级送过去了。送过去之后,老师就给拍了张照片,就特别高调,在群里表扬了这几个孩子。表扬完了之后,从那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天都不停有小朋友在送东西。
点赞群,收到群,作业群,攀比群,夸夸群,这家长群怎么就变了味,到底该怎么走下去?难道真的要回到没有家长群的时候吗?
安徽合肥某学校家长:我们是QQ群,但是是禁言的,学校有什么活动会发一下,正常我们是不交流的。每天老师送到门口,真的有问题老师会跟家长直接沟通。网上我还不建议,面对面比较好,你小孩有什么问题,直接提出来大家都知道。
白岩松: 因为事关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都把家长群在手机里置顶。害怕漏掉信息,回复晚了,他们还不敢开“消息免打扰”。经常上班时间,手机滴滴滴滴,响个不停,有时半个小时不看群,消息就有了90多条,还得一页页爬楼,翻上去找。连番的信息轰炸,如果遇到工作、家庭的烦心事儿时,真容易让人心烦、绷不住。难怪有人说“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但老师其实也有苦恼,不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要发布,一些上面压下来的,检查、考核、表格等等等等,也要发。就算下了课,也不能休息,还得盯着群里有没有家长有疑问,需要随时回复,感觉一天醒着的时间,几乎都在工作,恨不得第一个退群。家校的沟通,真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刻。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又该什么时间说,相关的公约规范有吗?
家长群运作有了“滨江经验”
赵媚媚,是一名已有11年教龄的小学班主任。这些年,除了日常课程教学,她还要在早上七点四十到校等学生,下午六点下班离校,白天被排得满满当当,私人时间和空间对她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下班回到家 其实有时候也已经很疲惫了,毕竟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就会发现那个信息从早到晚。有时候晚上10点多了,家长他可能在家里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是会在群里@老师。随时候命的那种感觉,这个就是会比较尴尬,就感觉可能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打扰。
家长群便捷,可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意味着要随时保持联系。这样的家长群交流场景,映照着彼此敏感的神经,带有极强的直观性,如果回复不及时或表述不加注意,家长群便成了矛盾集散地。
孩子尚小,正当年的父母们急切的想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偶尔从孩子口中听到的只言片语便会被无限放大,自己被谁推了一下、和谁有了小矛盾,也可能表述成被哪个小同学打了……家长因此在群里互相指责也时有发生。
时时找人,事事找人,像赵媚媚这样的老师,迫切希望家长们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让老师们能多多少少把个人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区隔。11月底,她所在的滨江区教育局推出微信群公约引发热议,公约分家长篇和教师篇,各6条规定。赵媚媚发现,其中表述,“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这一条正是她所渴求的。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对我们老师来说,我觉得对家长来说其实都挺好的,都是一场及时雨。我自己觉得特别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它对于我们这种精神状态的一种引领,它需要家长心平气和的去沟通。每个人言论都是自由的,对不对。但是公众场合 我觉得还是需要关注大家共同的,一些想要获得的东西,那么个性化的需求 你完全可以私下找老师。
“表达理性诉求”、“理解老师的忙碌”、“欣赏他人孩子”,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公约规定约束着家长的发言行为,同时,要求老师“分清作业边界”的规定中,也回应社会极为关注的“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问题。记者梳理发现,全国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个别纳入学校绩效管理,老师们在家长群的表现也被着重警示。
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局长 来江飞:整个公约的出台,前后整整三个礼拜,因为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你必须要提出以公约的形式。来规范的话,那我要有很大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专门请了专业的机构,就我们区的教育研究院,专门管德育的,家庭教育的,家长学校的有关的专家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然后他们去调研,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
如果跳脱出家长群的磕磕绊绊来看待家校沟通的种种问题,这一纸公约,与其说体现了家长和教师都有个性化的沟通需求,不如说这是对家校良性沟通的拨乱反正。对于这一点,赵媚媚有着自己的体悟。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事实上在微信出现以前,可能跟家长的沟通,更多的会倾向于是面对面交谈 。我们知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您看我看着您是微笑着的,语速是比较舒缓的,比较慢的,然后您看着我可能心情也是愉悦的,就知道我认可您的话,然后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这是不一样。但文字表达不出来,哪怕我是通过电话,我笑着说话 我慢慢的说,也比急躁的,噼里啪啦的说效果会好很多,所以我认为语言文字有时候,它可能确实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白岩松: “家长群”本身并没有错,不能因为有了矛盾,就否定它的作用。这种家校沟通的形式,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随着技术的变化,形式不同。往前数10年,可能是电话,再往前数10年,又可能只是学生带回家的一张通知单。你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这本来应该更有利于我们教育孩子。已经不止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作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长群”该怎样回归它本来应有的定位?学校与家庭之间,又该怎样更好地互动?
如何让家长群回归良性沟通本位?
6岁的美琪,今年9月刚刚就读小学一年级。因为先天发育的问题,她的左手仍然像个小肉球。这个小小的缺憾,曾是她最大的心结。
美琪妈妈 彭翠平:刚开学的时候,就回来跟我讲,妈妈上学不好,小朋友们老是问我,手怎么了?一会儿来一个,一会儿来一个,我心里都不开心了,她说我上课也不想和别人玩了,他们都出去玩,就我一个人在教室里玩。
美琪的妈妈明白,孩子们只是出于对陌生同学的好奇,并不是真的有恶意。但看到女儿沮丧的模样,她还是决心在家长群里详细介绍女儿的情况。她想请其他家长帮忙,不要让孩子过度关注美琪的左手,因为“这让她很伤心,也很害怕,不敢和别的小朋友玩”。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一年级一班班主任 都亚平:我们班一共47个孩子,她妈妈发完以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她妈妈留言了在下面,都说我家的孩子肯定会和叶美琪做朋友的,我肯定会教育我的孩子,多去帮助叶美琪小朋友。
班主任都老师发现,隔天再上学,就已经没有小朋友再去对美琪的左手好奇议论。取而代之的是,下课之后,很多小朋友围绕在美琪桌边,邀请她一起去操场玩。原来,看到美琪妈妈那条发自肺腑的留言,很多家长当天就对孩子做了善意的引导、教育。
由于力气太小,美琪只凭右手还不能太好地独自生活。中午吃饭时,担心她弄翻盒饭,总会有同学帮她递一盒。平时喝水,如果拧不动水瓶,也会有人伸出援手。现在的美琪,与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女孩相比,不再腼腆,脸上经常浮现笑容。
美琪妈妈 彭翠平:现在她就很自信,很愿意去上学,而且走在路上,以前的时候,人家可能会喊她,她就是很自卑那种不答应、不理别人,现在会答应别人,会跟人家招手,会拿着手跟人家招。
作为全班家长集合的公共领域,家长群不能仅仅是作业群、通知群,它应该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比如,方便家长参与班级决策、消解同学间矛盾,特别是加强老师与家长的互动、合作。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二年级四班班主任 程红:这就是我们的家长群,我给它起名叫二(四)班的小可爱。除了发布一些学校的通知之外,我也会经常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在群中和家长们交流,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中来。
程红是武汉的一名小学班主任。最近,她刚刚与全班家长,组织了一堂关于家庭教育的线下研讨课。疫情以来,不少家长在线上向她倾诉了教育孩子遇到的困惑。她总结成4个方面,由家长们在群中投票,选出其中一个作为这次交流的主题。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二年级四班班主任 程红:有5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磨蹭、拖拉是现在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咱们就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拒绝拖延,远离磨蹭”。孩子的磨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不是个涉及到道德品质的问题,往往会引发家长的心里崩溃,心态爆炸,从而引起很多家庭矛盾,亲子矛盾。
这次活动中,分享经验的三位家长代表,也是投票选出的。家长们认为,这些平时在班级中做事果断、迅速的孩子,父母更可能带来具参考意义的新视角。一位家长代表提出,孩子之所以习惯拖拉,是因为家长经常事后层层加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家长做出改变。
家长:就是小孩他做得快,发现他节约出来的时间并不能马上反馈在他自己身上,他看不到那个利好的效果,他就做的多,任务就多,做的快任务就多,他还不如做的慢,然后反正事还少,所以就是当我重新制定好计划之后,我就发现他平常叫嚣着需要40分钟的写字练习,他15分钟就问题了,并且效果很好。然后剩下的25分钟,请你自己安排。
在程红看来,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家长,普遍是双职工,平时见面最多的是接送孩子的老人、保姆。这种情况下,更应善用家长群,促成与家长更多的沟通、交流。在群里,她经常发送孩子们校园生活的片段、掠影,她希望能借此给家长们多留住一些孩子成长的记忆,也能够多提供一些话题,帮他们找到,走进孩子世界的钥匙。
家长:小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就出国在驻外,但是这个群来说,我基本上每天都要看,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通过群里面我能看得到,现在网络信息化了,我觉得这种沟通的方式是可以的。小孩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和老师们通力的配合。
人物回顾
丁真:高原少年
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在身后山峰高远的加持下,被偶然间拍到的藏族男孩扎西丁真,显得淳朴而富有生命力。他因此意外走红后,家乡也被更多人知晓。理塘的搜索量比平时增长了六倍多,直接推动了当地旅游。目前丁真成为了当地旅游形象大使,并于本周宣布成为当地国企的正式员工。他的第一笔工资就为家人买去了洗衣机和电动车。就这样带着生命原始的清纯,迎来了自己新的旅程。
“网红”老师:直播监考
周一,本应该是一场封闭在教室里的严肃考试,却成了全程被录制的网络直播现场。而这场直播的主播是吉林松原市前郭县某中学的一名监考老师,学生对此过程并不知情,却由一千五百多名网友观看、讨论着,此行为被部分网友质疑不负责任、影响孩子考试、侵犯学生肖像权等。最后该名老师用写字的形式回应称,我没有打扰学生,开直播是怕困,没有其他想法。最终校方接到举报,涉事教师被停职。
李圣言:老兵“归队”
中国川籍抗战老兵李圣言,因病于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一号本周二在成都去世,享年一百零三岁。他在年仅二十岁时就参加过台儿庄战役,随后参加禹王山战斗,并在苏北地区与敌军开展数次游击战。五年前,他获得了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在抗击侵华日军的多次战斗中,他的全身多处负伤,但始终坚持英勇抗敌。“所有人都精疲力竭,好多战友牺牲了,但我们最终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我们颈上挂着手榴弹,敌人赶过来就请他们吃手榴弹。”戎马时不畏强敌,胜利后他仍传递着中国军人的不屈精神。
钱玉田:“爱心”淘书
退休后去废品回收站寻找好书,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本周,七十六岁的钱玉田再次来到济南市一废品回收站,挑选着符合自己选择标准的书,至少八成新,内容积极向上。他挑好后买回家分类整理,存在地下室,攒够一定数量就全部捐给爱心书屋。钱玉田觉得崭新的书被当废品卖掉很可惜,这样循环使用可以避免浪费,论斤买书的形式也更加实惠,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捐赠的图书已有一万多本。他表示只要自己身体允许,会一直坚持去回收点买书、捐书,希望这种行为能让孩子们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 白岩松: 谈到社会上,人们做事经常有的时候要用价值去衡量,但这种价值可不仅仅只是钱这一个标尺来衡量。比如济南七十六岁的老人,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从废品回收点内逃出三万多本书,并且将其中的一万多本捐赠,甚至为孩子捐献爱心书屋。这就把很多已经看似没价值的书又升了职,而自己的行为也具有了更大的价值。藏族小伙丁真火了,他是不是真的特别特别的帅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他的脸、他很干净的笑容,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他的家乡,关注到了藏区,关注到了远方人们生活的改变,这才是更大的价值。
本周人物 陆鸿:我也有价值
陆鸿:我叫陆鸿,现在是一家年产值一千多万的纸制品公司的老板。(公司)现在就是成为了一个,有42名员工,有30名残疾人的这样一个企业。我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做老板太爽了。
陆鸿一手创办的工厂,在苏州当地小有名气,身为工厂的老板的他也与众不同,而这一切,都源于40年前的一场高烧,给当时年仅一岁的陆鸿带来了后遗症。
陆鸿:小时候的我走路摇摇晃晃,也特别可爱,走在街上的话,其实也挺受人关注。就是大众关注下,慢慢长大,我就越发现,这并不是关注,这是冷眼和嘲讽。渐渐地就是我的性格变得很孤僻。
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陆鸿的父母在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为他争取机会。最终,陆鸿进入了一所可以包分配的职高就读,不料,毕业后却没有工厂愿意接收他。
陆鸿:我走到第一家工厂,我走进去。然后那门卫就跟我说,他说你干嘛,我说我找工作。他说看看我这个人,他说不行,你这里不适合,但他人非常好,他说这样吧,但天气非常热,他说我给你一杯水喝吧。然后我就拿了这杯水,我把水喝了。然后我又去找的另外一家厂,但是第二家厂,我先去找门卫,然后等刚刚我说完话的时候,他就出来,往往我水杯扔了一毛钱。然后我说我不是要钱。我说要不我回家自己创业吧。
找工作四处碰壁的陆鸿发现,90年代的长三角,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四处充满机遇。从摆摊开始创业,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刊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每一步都走在了当时个体经营的风口上,财富也渐渐累积起来。到2012年时,陆鸿盘下了一家照相馆。
陆鸿:因为我这个人长得比较尴尬,我特别想把自己变得更美,所以说我学了PS。因为我这个人拍照永远也拍不好,因为我这个头会晃,我通过PS练了一手绝活,就是可以把我的头给掰正,可以把我所有的缺点都可以掩盖,然后这是绝活,也让我直接给火了,连上海、杭州都慕名而来,来找我拍证件照。有好多的顾客问我,他说你有照片,怎么没有相册,然后我就开始想到了这个相册。
这家小小的照相馆已经能让陆鸿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他还是扩展了制作相册、明信片的业务,并同时开起了网店,借着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了全国。五年后,他终于在苏州拥有了这家生产和销售相册的纸制品工厂。
陆鸿这个相册利润特别的高。当然现在已经不高了,但当时的时候利润特别高,一本成本要五六块钱,那个可以卖到四五十块。工厂生产的明信片和相册,以往主要供给各大旅游景区,今年,疫情给旅游业的冲击也波及到了陆鸿的工厂。这也迫使陆鸿调整思路,去销售更多元的产品,靠着直播带货和双十一带来的销售热度,他们让工厂得以继续运作。
陆鸿:我感觉我的手不好,我能不能借助别人的手,我的脚不好,我能不能借助别人的脚。所以说我慢慢地,就会找更多的残疾人,加入我的队伍,来共同完成我们的梦想吧。我感觉残疾人找工作应该都跟我一样特别困难,你想找到的工作其实也不是自己他愿意干的活。所以说我想我能不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帮助他们,把他们这个闪光点给挖掘出来,让他们也通过自己努力,等于说能够创造自己的价值吧。
从开照相馆开始,陆鸿就主动为上门求职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如今,工厂里的42名员工中,有30名是残疾人,在陆鸿看来,聋哑了还可以操作机器,腿部残疾了还可以做电商客服,他们都能创造价值。
陆鸿其实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认为自己残疾。其实我现在我根本就不认为我是残疾,我感觉我能做事,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白岩松: 本周四12月3号,是国际残疾人日。我们经常说12月3号就是连起来“123加油”的意思,为残疾人加油。但其实加油只是一种精神鼓励,现实中我们更需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为残疾人加教育的年限,加就业技能的培训,加就业的岗位,然后加收入、加自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123全民为残疾人加油”。
本周特写
在经历了约38万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以及环月飞行之旅。12月1日本周二晚上10点多,嫦娥五号探测器准备落月。在选定着陆点后,嫦娥五号开始避障、缓速下降。到了晚上11点11分,“嫦娥”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 贺军:落月虽然已经经历过两次了,但这次因为整个着陆器要比以前的玉兔重,所以它整个控制的难度还是要大一点的,要求控制的精度更高。
从嫦娥五号全景相机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在月球上,这片此前还未曾有过人类探测器身影的区域里,如今来自中国的“嫦娥”,留下了她的倩影。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 贺军:嫦娥五号这次落月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还要考虑到后续返回地球,所以我们要求定时定点降落,对时间和位置要求都非常高。只有精度高才能保证后续月面起飞,才能够顺利地与目前在轨道上的轨道舱进行对接,才能最后顺利返回地球,实现整个任务的目标。
落月之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便开启了“挖土模式”。这是嫦娥本周的一项重要体力活儿。不但要“表取”,就是通过浅挖,来获得月壤表面样品;还得通过“钻取”,来获得月面下更深的月岩样品。科研人员给嫦娥五号配备了两套“挖土装备”。机械臂配小铲子和小爪子,它们可以铲挖、浅钻和拾取。而这根长长的钻具,可以用来获得深层样本。
在经过了近19小时的月面工作,本周三晚上10点,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了月面采样及封装工作,并按预定形式,将约两公斤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员 任俊杰:在整个表取采样过程中,我们在多个采样点完成了12次采样,就把我们表取采样的容器装满了,提前完成了采样任务。
在完成月面采样工作后,嫦娥五号升起了一面由科研人员专门制作的五星红旗,宣告月球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就在12月3日本周四晚上11点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点火起飞,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起飞。而接下来,上升器和轨道器将自动完成一个“交会对接”的高难度动作。
嫦娥五号任务轨道专家 李革非:嫦娥五号是我国首次的月球交会对接,在这次交会对接任务当中,是由两个航天器来共同配合来完成的。上升器要从这个月面起飞,在它月面起飞的时候,轨道器已经在那个地方等待它了。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彭兢:应该说就目前人类已经执行过的这种任务来看,只有阿波罗载人登月在月球轨道上做过交会对接,但是无人的交会对接,过去还没有人实现过,这是第一次在月球轨道上做无人交会对接,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在本周,忙碌的嫦娥五号已完成了落月,采样和月面起飞的任务。之后,在完成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后,嫦娥五号将正式启程,返回地球。
结束语
从十二月一号开始,北京、上海两地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这就意味着人们不用在手机里多下载一个应用了。北京人在上海,上海人在北京,一码通行,于是梦想马上升级了。科技为生活提供便利,很多事儿技术都很容易解决。那么一码坐遍全国,啥时候实现呢?
素材 | 新闻周刊:家长群,别成了压力群
by Mr Chzi, 一月 03, 2021
Comment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