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 不忘初心 、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by Mr Chzi, 一月 03, 2021



1、不忘初心


(一)不忘初心的名言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华严经》)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3.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叶嘉莹)

4.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不断回到原点。(东野圭吾)

5.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7.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王小波)

8.他们的爱与风华,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电影《无问西东》)

9.我们想到将来,想知道,我们抵达时,哪一个会更陌生,是我们自己,还是脚下坚实的土地?(马克·斯特兰德)

10.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到最后我们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颗心。(董卿)



(二)不忘初心的典例

1.不忘初心的李云鹤

以心为笔,以血为墨,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李云鹤,一生修复的壁画达4000余平方米,并开拓出众多壁画修复技法。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穿着蓝色工作服,穿行在洞窟之间。他说,我这辈子问心无愧,因为我对文物绝对没有三心二意。

2.不忘初心的贝佐斯

自亚马逊上市起,贝佐斯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二十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而且,后来每年的致股东信后,都会附上1997年写的第一封致股东信。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股东,我们没有变,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在做着最初想做的事。

3.叶嘉莹先生的初心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化研究,几十年来,任凭风雨变迁,从未改变。正如她在南开大学教过的第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纪念时说的那样:“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不忘初心,让她对古典文化始终怀着一腔赤诚,把古典文学的种子广泛播撒,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之花开遍世界每个角落。

4.“我多年前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

1912年春天,哈佛大学教授桑塔亚纳正在上课,突然,一只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桑塔亚纳被吸引,静静地端详着它。许久,他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同学们,我多年前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说完,便走出了教室。不久,他辞职回到了故乡。数年后,美学名著《英伦独语》诞生了。(来源:羊城晚报,清风慕竹,有删改)

5.歌手李健坚守初心

歌手李健从清华毕业后,加入音乐组合水木年华,以《一生有你》成名。成名之后,乐队开始接商演,四处走穴。李健觉得这样做过于商业化,违背做音乐的初心,因此在当红之时,急流勇退。从此,他回归初心,做独立音乐人,写出了《贝加尔湖》等优秀作品,再次证明了自己。

6.共产党人的初心

1934年,三位女红军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女红军战士看她很穷,临走时,就把自己仅有一条被子剪开,把一半留给了这位老人。还告诉她,等革命胜利的时候,一定送一条完整的被子给她。这段往事让徐解秀老人铭记了一辈子。她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7.“备份航天员”吴杰

最近,“备份航天员”的故事引起了热议。他叫吴杰,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余年,始终坚守航天使命、追逐飞天梦想,一次次接受祖国的挑选,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即便如此,他每次都是重新出发,时刻准备着,丝毫不懈怠。他自己的飞天梦虽然越来越远,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来源:人民网 王凡,有删改)

8.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星云大师在84岁的时候说过:“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三)不忘初心的观点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来源:人民网新年献词

时间不会暂停和倒转,新长征没有中场休息。惟不忘初心者进,惟从容自信者胜,惟改革创新者强。

不忘初心,追逐梦想,我们保持进取心。

不忘初心,追逐梦想,我们保持自信心。

不忘初心,追逐梦想,我们保持平常心。





2、爱岗敬业

(一)爱岗敬业主题的名言

1.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朱熹)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3.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朱熹)

4.干一行,敬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人民网)

5.用心去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乔布斯)

6.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朱熹)

7.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梁启超)

8.一个人,只有脚踏大地、敬业工作,才能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民网)

9.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梁启超)

10.人生之目的,为尽义务而来。每人必有一定职务,必做一番事业,此谓之职业……今之人误解职业,以得权利为惟一目的,实则不然。重在义务,不仅有益自身,且须有益于人群,始不辜负此人生。(蔡元培)



(二)爱岗敬业主题的典例

1.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

格桑德吉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西藏,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墨脱帮辛乡小学教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当地孩子入学率达到95%以上。她教的孩子有多人考上大学。她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同颁奖词所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来源:人民网 沙蕙 有删改)

2.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他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正是从这种敬业精神出发,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通过刻苦钻研,从工人迈进了技术主管的行列,并且多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来源:人民网 沙蕙)

3.发自内心的敬业,结果就不一样

甘肃兰州的邮递员唐和顺,12年来在大山中步行取送邮件,平均每年穿坏10双鞋,从未收到投诉。一份简单工作,只要坚守最初的那份本真,那些情怀,那个责任,发自内心的敬业,结果就不一样。(来源:人民网 殷岳)

4.敬业的古代例子1

自古以来,有关敬业的例子举不胜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王猛为相,临终不忘国事”,此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写出《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来源:人民网 震江)

5.敬业的古代例子2

正因为有齐太史、晋太史以及太史令司马迁冒死秉笔、据事直书的史官精神,才成就了中国史学家的职业风骨;正因为有了“茶圣”陆羽的努力,才成就了中国的茶学专业,使“茶叶”饮品上升为“茶业”文化;正因为有了徐霞客踏遍大江南北的艰苦行迹,才提升了中国古代的旅行和地理考察事业。(来源:人民网 震江)



(三)爱岗敬业主题的观点

观点一:敬业的表现:艺专而精

被称作“顾两丝”的钳工顾秋亮,练就了徒手感知0.2丝,即1/50发丝精度误差的绝活,让水下深潜的“蛟龙号”能承受1400吨的压力;电力工人许启金把电力知识抄到小纸条上随时看,30多年来他抄写了上万张小纸条,消除了3000多处安全隐患……专注才能深入,失去了专一的耐心和韧劲,不仅“坐不住”,更会失去定力、生出浮躁,最终难以成事。(来源:人民网 孙振)

观点二:爱岗敬业,不应以加班为荣

这些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各行各业加班甚是普遍,“程序猿”“公关狗”“媒体民工”等说法屡见不鲜……社会运行千头万绪,职业也都各有其特殊性,可以说无论在哪个行业,肯定都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有应急性的临时加班。该加的班当然要加,但爱岗敬业不是以加班为荣,加班是为了应急,不应成为一种常态。要看到,现实生活中,“火上了房”、“水进了门”的情况毕竟不多,很多加班其实存在不小水分,大有调整优化的空间。或许,应该改变的是只做“加法”的惯性思维和错误认知,多做做务实科学的“减法”……总之,爱岗敬业的内涵,是务实高效、张弛有度,因此,不应以加班为荣。





3、格局

(一)格局(境界)的名言

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俗话)

3.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

4.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古代谚语)

5.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见。(纪德《人间食粮》)

6.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7.如果心胸不似海,你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马云)

8.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马东)

9.人的一生,就是在岁月流逝中, 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1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1.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陈澹然)

12.只盯着树皮虫子的鸟儿飞不到白云之上,心中装满天地山河的雄鹰才能自由翱翔。

13.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盘星”,总能抵得住诱惑、耐住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便“万箭穿心”,也能“忍辱负重”,气定而神闲,让心灵“修禅打坐”。(人民网)



(二)格局(境界)的典例


1.从井冈山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一个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视野和胸襟就宽,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以国为重、以民为重。(来源:人民网 徐文秀)

2.欠“格局”的小公务员

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公务员之死》,讲述一名小公务员打喷嚏不慎把唾沫溅到将军身上,竟为自己的无心之失一再道歉,终于惹烦了本来并不在意的将军,被呵斥后吓得一命呜呼。揆诸现实,一些机关里,日日思虑、斤斤计较、左右逢源的“小公务员”不算少。要而论之,大抵欠“格局”二字。(来源:人民网 周人杰)

3.格局,乃人生的眼界与气魄

王国维先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为文、为人,持家、从政,皆同此理。诸葛亮率众南征,七擒七纵,是格局。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格局。习仲勋英雄一世,坎坷一生,坦言“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亦是大格局。(来源:人民网 周人杰)

4.格局大小决定人生成就的大小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5.只想到明年的小和尚

国学大师钱穆曾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和尚,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和尚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三)格局(境界)的观点

观点一: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台湾散文集林清玄写过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一只白鹭立于雪地,愚者只见这只白鹭,聪明人看到了雪,欣赏这白雪茫茫的一片,智者心中皆空灵,唯留一片空白,可谓圣境。这可以说明,格局不同,看事物的角度自然不同,看出的内涵大不一样。

观点二:胸有“格局”立天地



格局如何,往往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大格局的人,有一种“家国情怀”。

大格局的人,有一种担当精神。

大格局的人,有一根“定海神针”。





4、勤俭节约

(一)勤俭节约的名言

1.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谚语)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3.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俗话)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

6.奢侈是公众的大敌,节俭是社会的恩人。(亚当·斯密)

7.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苏轼)

8.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格言联璧)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10.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史记》)

11.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陆贽)



(二)勤俭节约的典例

1.傅玄: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据《晋书》记载,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缺衣少食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2.司马光: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家几代人都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3.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徐特立当校长时,从不用新粉笔,用的都是每天巡视校园捡来的粉笔头。有学生觉得他太“小气”,徐特立却觉得,积少成多,集小成大,也可以节省一点办公费用。为此,他特意写了一首诗,用来自勉,其中两句是:“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4.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中国人在欧洲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来源:人民网评论)

5.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挥霍为耻。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被洗得发白,补丁摞补丁,大大小小总共16块;周恩来的一双鞋鞋底磨穿三次,还要缝起来再穿;朱德为了节约开支,用马尾做牙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发扬节俭作风,用生动事实告诉我们,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挥霍为耻。(来源:人民网 杨希圆 有删改)



(三)勤俭节约的观点

观点一:人生节俭三境界

来源:人民网 申卫红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易经》谈到节俭时讲了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甘节”,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之如饴的乐事;第二种是“安节”,即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第三种是“苦节”,把节俭当作苦事。三种态度,三种境界。我们当以“甘节”为荣,以“安节”为常,以“苦节”为戒。

观点二: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网络搜集,免费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网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日志题目:素材 | 不忘初心 、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资料编辑: Mr Chzi 发布时间: 一月 03, 2021文章归档:时评频道
Comment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