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 建党100周年事迹标题金句视频

by Mr Chzi, 五月 02, 2021

 

5个典型事例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
最近,全民为祁发宝等戍边英雄刷屏。20212月,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在与外军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巍峨界碑。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

 

布衣院士卢永根

 

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20183月被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11月,中宣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从教半个世纪,你立德树人,播撒春雨育桃李满天下;治学六十余载,你求知求真,浇注汗水写稻种新篇章。入党七十年,你倾其所有许党报国,用初心无改彰显家国情怀;恭俭一辈子,你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用时光沉淀洗涤名利尘埃。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桂梅

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张桂梅,用双手、用生命,诠释着一种母爱师心,改变山区女童命运。张桂梅说,她说,学生比我幸福就足够了。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我这辈子的价值,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边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半条棉被的故事

 

半床棉被,也称“半条被子” ,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总结说:这是共产党从给老百姓被子,到给幸福路子。193411月,长征中的红军,沿着蜿蜒的山路翻过罗霄山脉,来到湘粤赣边界的汝城县。在沙洲村,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和衣睡在屋檐下、空地里,在野外架锅煮饭。村民徐解秀看到,冰冷的雨水湿透战士们的衣服,就让其中三个女红军睡到自己屋里。

 

扶贫干部黄文秀

因为责任在肩,所以干劲十足。扶贫是苦差事,回家帮老乡脱贫致富却是黄文秀内心的使命。从农村走出来,何苦要回到山里?面对一些疑问,黄文秀说,总是要有人回来的,而我就是那个回来的人。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上就沾多少泥土,从跑遍村子所有贫困户到手绘全村地图,从学习当地方言以便与群众沟通交流到带领村民修水泥路、发展特色产业,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百姓致富。正如她的一位学妹所形容的,“‘在心,于行。黄文秀想的、干的,老百姓看得见、记得住,乡亲们称赞她一个非常好的第一书记,为村里做得太多

 

1.“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2.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3.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注:以上均来自相关重要讲话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7.我赞美目前的祖国, 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8.楚虽三户能亡秦,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9.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10.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边防战士的誓言

11.我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12.每个勇士,都是父母的心头尖,又是人民的坚强后盾。

用初心画好人生之圆责任如磐,使命在肩青春如火,初心似炬争当先锋,舍我其谁?
谁站在人民的一边,谁就是胜利者与榜样对标,与家国同行
善养三气:志气,骨气,正气
豁得出、用得上、靠得住党员冲在一线,人民就有信心担当作为最动人的政绩

他是毛泽东感念一生的老师,也是毛泽东眼中坚强的老战士;他是长征途中最年长的人,以57岁高龄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他以超人毅力和乐观精神克服千难万险,成为党和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他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


老英雄九死一生,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面对追问,这位饱经世事的老人哽咽了: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在人民面前摆啊……” 赫赫功名被媒体报道后,考虑到张富清生活不便,单位上想把他的房子改善一下,他说不用;想安排人帮忙照料,他依旧执拗,只有一句: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什么是坚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张富清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六十多年了,要不是因为一次偶然,他依旧会把曾经的荣耀封存在箱底。六十多年了,他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幸存者,替所有牺牲了的战友们活着而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的一生,从来没有躺在功劳簿上。24岁,他冲锋在前,成为战斗英雄,功勋卓著;31岁,他服从大局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从此,他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只字不提。95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富清,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信仰。

 

视新闻《久久信仰》微视频

援鄂抗疫医生赵春光的别父母书

这是一封未寄出的家书,写于202021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写给他父母的家书,这封信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出,而是在完成任务返湘后才公之于众。 赵春光说,在武汉时很自然会想,如果自己牺牲了怎么办?这不是怕,敢上前线的没有一个是怕的,我的想法,就是给家里人留书一封,万一遭遇不测,家里人可以有个念想。如今平安归来,此家书可作纪念。

央视新闻《久久信仰》微视频

陈毅安写给未婚妻的信

 

1923年恋爱,1930年牺牲,在这短暂的七年里,戎马倥偬投身革命的陈毅安,一共给妻子李志强写了54封家书。我永远爱你,你永远爱我,这是革命人的浪漫;你去努力革命工作,才是真正地爱我,这是革命人的选择。

央视新闻《久久信仰》微视频

  “红色特工冷少农的励志家书

 

冷少农在读书期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25年,25岁的他毅然离开母亲、妻子和不满半岁的儿子,前往广州黄埔参加革命。1927年冷少农受组织派遣,潜入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一名地下党。19323月,由于叛徒出卖,冷少农身份暴露被捕入狱。193269日,他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的诱惑,冷少农始终坚守革命气节、坚贞不屈。选择一份事业,笃定一份信仰。忠孝难两全,先大家后小家,是冷少农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选择。何为孝?是无违,是父母在,不远游。何为不孝?是不能事亲,是不为禄仕90多年前,有一位叫冷少农的中共地下党员:他违背母亲的意愿,执意远游,既不能侍奉双亲,也无意做官赚钱,因此被母亲痛斥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然而,他却贯注全身的力量把生命贡献,只为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网络搜集,免费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网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日志题目:素材 | 建党100周年事迹标题金句视频 【资料编辑: Mr Chzi 发布时间: 五月 02, 2021文章归档:写作频道
Comment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