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 | |​ B站视频《二舅》“二舅”现象时评汇编

by Mr Chzi, 八月 20, 2022

1、站内视频文字链接:专题 |​ B站视频《二舅》(UP:衣戈猜想)素材

2、站内视频文字链接: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素材 |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颁奖辞+时评
      第14期 |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精神解读

     【颁奖词】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事迹】
        夫妻共用一手双脚相濡以沫29载,他的一只手,有力气也有“头脑”;她的一双脚,能切菜煮饭、能写字绣花、能取货找零。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一双脚。“互为手足”的29年中,他们相互扶持,将一双儿女养大,又用辛勤劳作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他们说:“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
3、“二舅”时评汇编

 “二舅”治愈,从普通人身上汲取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赵世调

  726日,Bup@衣戈猜想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屏各大平台,网民纷纷感慨从中看到了自己父辈的身影,也直呼被治愈。感动之余,从普通人身上汲取力量,精神抖擞地投入下一场竞争,才是取得长期胜利的不二法门。

  二舅因为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致残,错失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机会;却扎根村庄,自学各项机能,成为全村所依靠和信赖的人,一手烂牌打得响亮。我们常常被普通人的故事打动,因为他仿佛就在身边,却常常在唏嘘感动之后,继续埋怨世界的不公。根本上来看,短暂的唏嘘没能化为长久奋斗的动力,原因就是只说不做,怨天尤人。

  正如视频所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生于新时代,坐拥随手可获的资源和知识,便应将其最大化利用,为自己增加竞争的本领和筹码,培养自身的内驱力,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迈进。

  漫长的人生轨迹中,大大小小的浪花都会拂身而过,不被浪花击倒,遵从内心最本真的想法,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将压力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可执行的小目标,在一路升级打怪中不断进步,方可避免自怨自艾、一日三叹而毫无作为的暗淡人生。

  面对难以掌控的未来,更应该增强自身的定力和竞争力。“内卷”“躺平”等不应成为靓丽青春的黯淡底色,焦虑不安也不能阻止你我真正实干的步伐。充满挑战并不断战胜自我的人生,理应成为奋发向上、昂扬进取的青年人的标配。

  允许自己不断汲取外部力量,但也别忘记强化自身的核心供给。二舅治好了眼前的焦虑和内耗,行动和探索还得靠你我不断进取。迎风而上,方可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苦厄难夺自强志,坚韧如钢勇担当

来源:荆楚网  作者:任月(宜昌兴山)

  近日,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刷爆全网,近2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播放量超过一千万次。作者讲述了自己二舅一生的经历,在读书的时候是学霸级人物,却在十几岁的时候,因发烧被村医打了四针之后成了残疾,从此辍学在家。后自学木工、维修电器谋生,一生未婚,收养了一个女儿,现在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

  命运多舛而坚韧如钢。二舅的一生是无数平凡人的缩影。但他们却如同一个漏斗,兜住了苦痛与悲伤,把纯真和至善漏下来,治愈了许多和他们一样的平凡人。他们面对生命的沉浮,表现得风淡云轻。面对得失不惊不惧,可享受最好的,也可承受最坏的,财富权势如过眼云烟,内心始终保持笃定平和,不一直活在过去的遗憾中,自有一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快意。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湖北兴山一中的学生李鑫玥,在9岁那年患上了骨髓炎,从此她将病房当课堂,把病床当课桌,在8年的自学路上闯出一片光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示范高中实验班。面对人生的打击和嘲弄,她依旧含着眼泪向前奔跑,把种种苦难含化为力量收进刀鞘,将这份勇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熠熠生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已成为后人逆境奋起的典范,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完成了《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挫折进入了人生,就像一把犁刀,会割破你的心,让你饱受痛苦,却也许掘出了你生命的新水源。不丧失面对困厄的勇气,勇敢的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二舅蹇滞的人生旅途中让人品味出了另一番的镇定自如。他是苏轼笔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是郑燮笔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不屈,是王勃笔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刚强,他挫败了苦难,隐忍而热忱,用一手绝活撑起一个家,更撑起了生命的尊严。这是一个人的生存史,更是一个群体的心灵史,选择了庄重自强也就选择了丰盈饱满的人生。

  人生难得周全也不可能尽善,无论得失顺逆,无论胜败进退,无论荣辱高低,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自解得失和随缘自适。《只要平凡》歌词中写道:“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跌入灰暗坠入深渊,沾满泥土的脸,没有神的光环,握紧手中的平凡”。我们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平凡但积极顽强地生活。



平原和山丘也一样不朽

来源:荆楚网  作者:何东格(武汉经开区)

  “二舅”火了,近日一个《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11分钟的视频里,up主通过细腻、幽默、动人的笔触记录下“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一生。短短一天,视频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播放量突破千万,实时在看人数一度保持在3万以上。有人说,这是视频版《活着》;有人调侃“全是感情毫无技巧”。

  最是真实能致远,最是真情能动人。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曾经村子里的“天才少年”,十几岁时因为“意外”落下残疾。后来自学木工为生,一生未婚,收养了一个女儿,现在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还成了村里维修多面手。

  “二舅”的故事有遗憾、有感慨,也有惊叹,他的一生是无数普通“你我”一生的缩影,很多人一边哭着一边笑着刷完了这个视频。他遭遇过命运的打击,然而他选择与命运和解,没有消沉,而是拥抱生活,他深一脚浅一脚走过了多少年,却依然爱着让他尘土满面的人间……这样一个全能又友善的人,为村子里的老人带来了温暖,解决了难题,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村子。

  在我们的日常认识中,苦难必须得与辉煌相配,才能不辜负了这份苦难,以及苦难背后的艰辛,但在“二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苦难与艰辛背后的融通与高贵,自我消化、自我排遣、自得其乐。“二舅”对于你、对于我,以及对于每一个看过视频被感动、被治愈的人的意义就在于一个在世俗世界中不见得那么成功的人,却有一个完整而丰盈的灵性世界,他生活在生活之中,却活在了生活之上。他的故事发人深省,让人豁然开朗,让人们从“精神内耗”中挣脱,让生命在“倍速播放”中得到重新审视。

  正如《老人与海》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苦难从来不会打倒一个坚强的人,未来属于努力生活的人,时代也将嘉奖奋楫前行的人。普通人也孕育着无穷的力量,他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他们是“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的寒门博士黄国平,他们是“想以自立和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边考研边照顾患病父亲”的郑州外卖小哥高帅旗......正是他们年复一年的星星之火,整个社会才能欣欣向荣。

  平凡是生命的底色,“不要光赞美高耸的山峰,平原和山丘也一样不朽”。日复一日的生活有时辛苦有时疲惫,但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同样不朽,每一个坚毅乐观的人生都值得尊敬!



二舅火爆背后折射的“不平凡”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卓琳(中国计量大学)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725日,B站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以自然朴素的画面,风趣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了二舅的大半生,激发了不少陷入“精神内耗”青年的共鸣。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二舅本可以拥有灿烂光明的一生,少时因为发烧被村里的医生打了四针之后,成为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从此,他开启了另一个与常人不同而又令人敬仰的人生。二舅自学木工,但不仅仅是一名木匠,他给村里人修一切的农具、家具、电器、车辆,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二舅用双手撑起了自己的生活,孝顺父母,如今养女也成为了村里孝顺的孩子。视频中还谈到了二舅与一个女子没有结果的感情,让二舅的形象更生动、贴近生活,但二舅本身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普通人的生活”,二舅却过出了不普通的人生。

  二舅为什么会火?很多人说,这是现实版的《活着》,如“二舅”这般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之所以很容易被这类人感动,不外乎是被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坚韧、乐观打动。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他们却依然乐观拼命地生活着,自食其力,深刻地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苦难来临,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无法改善现状。那些在苦难中平静慷慨地对待世界的人,值得我们尊重与敬仰。

  “二舅”的火爆离不开好故事。真实、真切、真情是好故事的必备要求。作者“衣戈猜想”在采访中透露,“二舅”故事全部源于真实生活。而这些源于生活经历朴实又深刻的道理,精准地击中了网友内心。视频中说,“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我们作为看客却为二舅感到惋惜,感叹命运的转折是这样的意外与残酷,但二舅在苦难中站了起来,二舅说他没有遗憾。视频中说,“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这些话都在道出人生朴素的哲理,让我们对多了一些豁达,在紧张焦虑的生活中被“治愈”。

  正如视频末尾所说的那样,“我们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也许,我们还需要像二舅那样用力生活的勇气。“下定决定,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句摘抄在笔记本首页的话,让我们看到二舅平凡却不平庸,朴实却不普通的背后,是他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或许是二舅给我们最大的慰藉。向二舅致敬,愿更多青年少一些感慨与自我感动,多一些脚踏实地和远大抱负,才能更好地走好漫漫人生路。



“二舅”身上看到生活本身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评论员

  一段“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视频,短短11分钟,写得入骨、听得入心,不少人看后表示被深深治愈。

  二舅的命运,好似一张满是遗憾碎片的拼图。天才少年、后天残疾、被迫辍学、自成木工、终身未娶、领养宁宁、赡养老人……命运一针一线地缝合这些碎片,像一首余味无穷的散文诗,意蕴绵长又汹涌滚烫。

  总有办法,是这位一瘸一拐的长者最大的特点。岁月的风霜落在他带着伤痕的身上,显得是那样斑驳,但他依旧坚挺、依旧充满生气。命运的辗转波折,把一位二舅藏在了偏僻的小山村,但纵使偏远,没有遮住他的光芒,没有磨损他的顽强,没有折耗他的坚韧,他用自己的选择点醒我们,平凡人身上的那种不屈和乐观,闪着最耀眼的光芒。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山峰,平原和盆地也一样惊奇。尽管人生有种种残缺,但是二舅精神世界的饱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加令人羡慕、敬佩。在最困苦的角落里,还是可以读到关于平凡最高级的故事——一辈子的遗憾就是始终在遗憾,如果你从不回头看,坚定朝前走,也就战胜了遗憾,这就是生活哲学。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不是未来,是当下的每一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把磨难当作生命的底色,人性的光辉就能铺满整个画卷。



将苦难人生奏成歌曲,“二舅”治愈我们的心

来源: 极目新闻 李杨

  725日晚,一则B站视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全网刷屏。视频里,博主“衣戈猜想”用文学性的旁白和画面讲述了农村二舅苦难、平凡又充满力量的人生故事。


  视频里二舅曾是一个天才少年,上小学时全年级第一,初中也是。然而因为村医错误治疗,二舅在一次高烧后不幸残疾,不得不放弃学业。他先是看书,试图自我医治;又学起了木工,在生产队干活养活自己;改革开放后,他拎着工具走街串巷做木工;他一生未婚,领养了女儿,如今陪着年迈的母亲安度晚年。

  二舅没有大的成就,他的天才却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妹妹出嫁时的家具自己打,一点都不比商场买的差;首长也给他搓过背;领养了孤儿宁宁,这个顽皮的小女孩在他言传身教下成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会修各种他见过的电器、玩具等,是村里许多老人心中最可靠的人。他会针灸、会雕龙、会制琴……脑海里所想的,他都愿意付出实践将它变为现实。二舅总有办法。

  二舅是不幸的,不出意外的话,他本可以走出农村,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定居。那次医疗事故之后,他只能一瘸一拐地继续自己的人生。

  二舅又是幸运的,他对生活永远充满喜欢和好奇,永远只做好当下的事情。正如视频作者所说,二舅是这个村里第二快乐的人。

  最令人触动的是,有一天二舅在街上遇到了令他致残的村医,他却没有抱怨,只是笑骂一句,又一瘸一拐地给人干活去了。生活,总得向前不是?

  B站统计,短短一天,该视频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播放量突破500万,实时在看人数一直保持在3万以上。许多网友被视频里的故事打动,或被治愈,或被赋予勇气。

  有人说,这是视频版《活着》。有人说,仿佛看完了一篇短篇小说,二舅像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主人公,重叠了无数平凡人的身影。还有人说,他想像二舅一样,不问来路,不计归途,当最快乐的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曾经不幸的二舅活得如此真诚,如此有力量,他高低不齐的双脚,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踩得实实的,把原本苦难人生奏出了歌曲。

      有什么好抱怨呢?有什么不满足呢?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呢?有什么是不能逾越的呢?看看二舅,我们不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吧。

  很多网友看了二舅的视频后,私信作者让二舅借着最新的人气,去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这个建议看似善意,却未必靠谱,在村里生活大半辈子的二舅有着富足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陌生人的围观和品评。正如作者回复所说,让二舅安安静静地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



给二舅故事一个美好结尾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张萍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爆火之后,视频作者@衣戈猜想连续发了两条微博回应关注,一条是拒绝网友让二舅直播的建议;另一条是告诉大家为免于被打扰,二舅被女儿接走了,直到大家都想不起来他再回来。

  他说:“让二舅安安静静地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希望大家对二舅的所有关切就简单地起于线上、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

  如此“人间清醒”的作者,很难得。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正如作者所说,这些年在大众关注中逐渐“烂尾”的美好故事,不少。想想近期的热搜吧:“天才诗人”余秀华身陷恋爱纠纷,甘孜小伙丁真被指滤镜破碎。还有那个坚持15年卖3元拉面的“拉面哥”,当初他本人反复强调“不想火”,但是蜂拥而至的拍客没有放过他,在拉面摊前扎堆直播,村里为了接待游客甚至建起了停车场,结果人潮褪去后,徒留一地鸡毛。

  这些故事的开头,大部分是温暖的、美好的,给人以力量。可是一旦与流量链接,当事者原有生活状态被破坏,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及诱惑纷至沓来,各种目的掺杂其中,故事的结局便会向不可预知的方向滑落。在一浪接着一浪的热搜中,永远有新的人物成为故事主角,很少有人去管那些曾经的主角,还能不能找回生活的平静,命运会不会因此被改写。

  “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安迪·沃霍尔说出了当代社会的某种特别现象,但普通人很难知道,被“出名”砸中时该如何应对与自处,如何使之成为命运的梯子,而非刀子。

  很欣慰,@衣戈猜想用冷峻幽默的态度表达了二舅不平凡的一生之后,还能在热度面前清醒自持,用自己的态度保护二舅,确保了二舅不会直播“打PK,跪求大哥们上上票,再然后突然开始扯着嗓子卖抽纸”。

  作为被二舅人生击中心灵的围观者,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要去成为@衣戈猜想担心的那个“找二舅”的人,不要像以往对待爆红人物那样,成群结队去二舅的村子打卡,对着镜头喊:“家人们,这就是‘6688组合’出门开的三轮车,点点关注主播就坐上去。”也最好不要揣着各种心思去接近乃至改造这个“IP”,用各种方法去解构二舅,从中获利。

  二舅的精神真谛是他直面苦难、从不退缩的人生态度和坚韧品质。隔着屏幕致敬这种精神,从中找到活好自己人生的秘诀,足矣。这不仅是出于对二舅的保护,更是看待各类爆火人物应有的姿态: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过客匆匆,渺渺神交,然后看见身边的风景,做自己的事情,爱具体的人。



“二舅”和我们

来源:共青团中央  作者:青锋

  昨天,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刷爆全网,近20万人同时在线收看,播放量超过了一千万次。“二舅”火了,源于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娓娓道来的讲述,用淡然却不乏幽默的文字勾勒出“二舅”曲折却饱含力量的人生。

  视频大火,评论也众说纷纭——很多人隔着屏幕感觉被“治愈”了,被赋予了乐观积极的勇气;也有人说别人的“二舅”治不了自己的“精神内耗”;还有人呼吁不要拿普通人沉重的艰辛和苦难来“励志”……

  那么,“二舅”和我们,特别是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在两个方面与我们密切相关——

  “二舅”的庄敬自强

  让人感动、给人力量

  人们总会被最质朴、坚毅的品质深深打动。视频中一句“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激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飞来横祸的残疾让二舅的人生从此转向,却从未消极懈怠,学医治病不成,又学成木匠手艺;生产队的生计没了,就游走村镇做木工;住进部队大院,也能弄来工具给战士们打桌子柜子;五花八门的物件都能修好,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能人……“你看,二舅总有办法”。

  很多人都说“二舅”的故事带给了我们勇气,甚至治愈了我们的“精神内耗”。在当前快速奔腾、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似乎每个人都在被推着向前跑,一个心里的小人儿总是告诉自己要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但另一个小人儿却也在不断地害怕失败、纠结退缩,尤其是当遇到挫折和打击,焦虑、沮丧、疲惫或者无力感会瞬间涌来,成了很多人挥之不去的精神压力,甚至这种精神沮丧会让人失去行动的动力。

  “二舅”经历的苦难和不幸在戏剧性、惨烈性上超过很多深陷“精神内耗”的年轻人,但他凭着坚毅和不屈,把“人生的烂牌打好了”。命运对个体而言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当变故来临,有的人会惊慌失措从此消沉不起,有的人就像“二舅”一样选择默默的坚韧,与挫折对抗——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向往和敬佩的力量。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二舅”的身影。不光小乡村有,大城市也有;不光我们的父辈中有,同龄的年轻人中也有——有的是和“二舅”差不多的人,更多的是看上去和“二舅”完全不同的人,但无论年龄、外貌、身份、财富、境地差别有多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被困在任何一个故事中,一路不停地往前走。其实,大多数人的一生没有多少酣畅淋漓的高光时刻——正如视频中所说,“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但是再普通的“人生进度条”,只要一直往前滑动,不卡顿不掉线,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英雄。


  “二舅”的“内耗”不应重现


  是的,笔者没有写错。治好了很多人“精神内耗”的“二舅”,其实也有着他自己的“内耗”——年少的“二舅”曾经“横躺在床上”一年,曾经“坐在天井里观天”一年,曾经“心中流了血,又长了痂”,曾经酒后抱着亲人嚎啕大哭……注意到视频结尾“二舅”所走的那条崎岖向上的路了吗?这也许是一个隐喻——这条路尽管通向的是胜利,但实在也太难走了——每往前走一步,不知会默默消耗多少的精力和生命?!正是在几十年的缓慢而严酷的消耗中,曾经的“天才少年”、“能干青年”的“二舅”,结局虽然恬静而不失美好,但“天才”早已磨去,“能干”也简化为“修修补补”……不知道有多少观众像笔者一样闪过“如果在今天,二舅的才智该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呀”的念头?

  “二舅”的人生不能重设,但当代青年的发展环境可以塑造。我们固然要崇尚“二舅式奋斗”——那种基于个人力量的不屈与坚守;但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减少“二舅式人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正在负重前行的年轻人们更多关注和帮助,给他们减减担子,给他们更多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正义的社会舞台上发展自我,不要让他们再像当年的“青年二舅”那样独力面对“差错人生”。今天,尽管青年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压力焦虑,但支持青年发展的环境也空前优越。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天才少年”、“有为青年”们,不再陷入“二舅”那样的困顿和消耗,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作品最后,作者“衣戈猜想”说:“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这话不仅是对他自己说的,也是对全社会说的。让我们一起努力,更加关注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努力让他们的人生路通向的都是胜利!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网络搜集,免费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网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日志题目:第29期 | |​ B站视频《二舅》“二舅”现象时评汇编 【资料编辑: Mr Chzi 发布时间: 八月 20, 2022文章归档:评论周刊
Comment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