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速度与质量”思辨主题类作文指导

by Mr Chzi, 九月 20, 2023
写作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盖楼的步骤先是木工支模板,再是钢筋工布置钢筋,然后有电工穿电路管……每一层楼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毕,需要经过验收钢筋模板、浇筑、养护等工序,才能开始下一楼层的施工,像水泥砂浆、混凝土需要时间凝固、干透,才能达到安全的强度。这一整套流程正规操作下来,大概需要7天。但有些楼盘建造速度快到飞起,5天盖一层,甚至3天盖一层。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越是奋力拼经济,越要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越是抢抓进度,越要以项目和建设的高质量确保发展的高质量,不但要跑出“加速度”,还要确保“高质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速度与质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站内素材拓展链接:
素材 | 2023年高考思辨作文汇编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二元思辨关系类作文题。
       材料一讲述了盖一层楼的正规操作流程大概需要7天,但有些楼盘建造速度快到飞起,5天盖一层,甚至3天盖一层,其后果可想而知,势必会存在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由此告诫我们,有些情况下速度与质量不能兼得,不能一味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抢抓速度的前提必须是保证质量,没有质量的速度必定会贻害无穷。
       材料二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内容,指出了经济建设不但要跑出"加速度"”,还要确保“高质量”,明确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要求速度与质量并重,这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两则材料都围绕着“速度与质量”展开,意在启示我们辩证分析、正确看待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速度”和“质量”,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唯有形成合力、同向发力,方能强基固本、行稳致远。质量为加速发展奠定基础,没有高质量的稳定基础,加速度如同“盲目追赶”,只是一时烟火,难以稳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质量而无速度便会面临社会无情的淘汰,把握加速度才能在发展的时代中厚积薄发。加速度与高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一手抓质量,稳固发展;一手抓速度,开创未来。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速度与质量的内涵,二者的关系,兼顾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性,如何兼顾速度与质量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兼顾速度与质量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武汉疫情期间,4万火雷兄弟用10天建起火神山、12天建起雷神山,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与人民交给的任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与质量”的事例,论证唯有速度与质量兼顾,方可交出满意答卷。也可以引用《论语》中"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名言,论证不能只求速度,牺牲质量,为利益而快则无法成就大事。
      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据,立足于当下,结合当前社会存在的城镇化发展失衡、拔苗助长式教育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深刻性。

立意:
1.兼顾速度与质量,行稳民族复兴之路。
2.于速度中发展,于质量中致远。
3.速度与质量齐飞,增速保质谋发展。
4.左手速度,右手质量。
5.速度与质量不可偏废。
6.质量打基础,速度促提升。
7.初期求质量巩固基础,后期加速度勇敢弄潮。

优秀作文选刊
01
求速得来终觉浅
质速并举谱华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身养性,如此求索,发展亦然。楼层建设工期正规尚需七日,但部分楼盘建设甚至可达工期减半,这便是取速度舍质量的结果,如此或许会漏洞百出,那么理想高楼的竣工便遥遥无期。我们应当在求“速”之时把握“质”的真谛,二者并取,方可与恢恢图南路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
       中求稳,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基础 君可见,浙江青年徐枫灿勤学苦练,稳扎稳打,开我国女飞行员单飞先河;君可见,太钢集团潜心研究,重“质”掘“速”,终制得一流水准“芯珠”;君可见,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伟大成就是各国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稳扎稳打假设与证实的结果。由是观之,重视发展过程的质量是一切辉煌成果与灿烂人生的必要前提。倘若急功近利,无数帝国将相的不朽工业不会建立,中华民族不会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不会得到控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辈,我们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冀愿吾辈宁作西西弗斯般坚定地推石头的人,也不要去因急功近利酿造自己人生的“土木堡之变”。
      质中有速,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升华。汉代扬雄有言:“矫身以为弓,立志以为矢,相得有益,发必中矣。”而今“质”之弓已然如满月般拉起,则需以“速”为矢,直入云霄,改革开放40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质量的发展,还有惊人的速度——这无一不是中国在世界大流中抓住了那一闪即逝的机遇的结果,千淘万漉吹尽狂沙,得到真金是抓质量的果,亦是提速度之功。吾辈青年亦应当在守得质量所成的基础上,济以扶摇直上之速,不重蹈“柯达”被时代淹没的覆辙,以追风赶月之姿,觅得平芜春山。
      质量与速度二者相得益彰,并非存一而终。于今我们能看到迅速崛起的齐鲁之城“淄博”,亦能见闻“产量极低,质量极高”的国风少年朱铁雄。发展道路上只追求速度不可取,这也是中国近年来放慢速度,追求密度的重要归因。
      “时代是一条大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诚如斯言,吾辈青年当深谙“速”之理,“质”之道,以青春之我点缀国之方旭,让民族复兴的骏马如饰金羁,连翩远驰!

02
乘“高质量”追求之风
踏“加速度”有为征程
        岁月泼墨,点缀繁花,绘就祖国繁荣昌盛的壮阔画卷。这壮阔画卷,不仅需要跑出“加速度”,还需要确保“高质量”,才能领跑世界,带领中国走向美好未来!“加速度”与“高质量”并行,可助推我们抵达远行彼岸,创有为人生!
      “加速度”与“高质量”看似各行其道,实则密切相关。我们不曾忘记王安石变法只注重快速推行而未考虑法治弊端的惨痛教训;我们不曾忘记康师傅等国产品牌只重传统质量,而不加快提升自身品牌效应而停滞不前。若没有“高质量”与“加速度”的携手共进,哪来新境界的提升!
       “加速度”是“高质量”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中的一束光亮。君可见,钱学森毅然回国,加速发展我国核事业,短短几年就令世界为之瞩目;君可见,黄旭华隐姓埋名,致力于核潜艇事业,在不断研究试验中潜水育成龙;君可见,苏炳添在退役的年纪依然不断练习,加速提升自己,最终在奥运会上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为己成荣,为国添光……若无他们以加速度助力高质量,何来如今欣欣向荣之中国呢?
      “高质量”是“加速度”于乘风破浪中直挂云帆的坚定航向。不论是坚守初心,始终注重的品质的“白象”,还是坚定电气混合研究能源清洁、让环境更美好的特斯拉公司,抑或是坚持创办华坪女高,让大山女孩绽放理想之花的张桂梅……他们用信念为“高质量”护航,用行动力为“加速度”开道,坚定用充满责任的“高质量”助推社会发展“加速度”,定能大有作为。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只待我们行动,我们要跑出“高质量”、“加速度”之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优秀框架示范

NO.1
“速度”与“质量”齐飞,进度共强度一色
       开头:若要楼层安全坚固,需要高效的进度,也需要可靠的强度,若要国家繁荣昌盛,需要强抓速度,也需要绑定质量。君子当以“速度”抢占先机,亦需“质量”修饰自身,由此观之,唯有恰当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二者齐头并进,方能盖稳新时代的楼层,跑出新时代的风度。
       分论点1:只抓“速度”而忽视“质量”,只会矗立空中楼阁,终是黄粱一梦
      分论点2:只管“质量”而忽视“速度”,只会一步一趋,错失擘画美好蓝图的良机。
      分论点3:“速度”与“质量”齐飞,进度与强度一色,这是一种卓越的智慧,更是新时代高远的追求。
      结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为身处波云诡谲之世界日新月异之时代,须得“速度”与“质量”两手抓,进度与强度两相宜,方可成就自我,让祖国向青草更青处慢速。

NO.2
保质量以稳行,提速度方致远
     开头:万丈高楼直入云霄,起于一砖一瓦,一钢筋雄伟壮丽的景观,也是用时间一点点堆砌而成。而在这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不忘初心,以高质量为本,增速领跑新时代,保质量以行稳,提速度方可致远。
      分论点1:参天大树需先扎根,万事也应先扎“质量”之根,再让速度肆意蔓延。
      分论点2:保持质量,我们更应跑出时代的加速度。
     分论点3:保质量以行稳,提速度方致远,二者缺一不可。

     结尾: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时代风云变幻,愿吾辈青年可于这时代浪潮中不失自我,稳抓质量积极进取,领跑时代加速度,不负家国,立马昆仑!

NO.3
    执“飞速”神笔,摹“质量”画卷
      开头: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回望峥嵘改革历程,我泱泱华夏用几段时间赶上世界潮流,随着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的重要性。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既需要有可以赶上潮流的“速度”,也要有可以使人民放心满意的“高质量”答卷。我辈当执“飞速”神笔,摹“质量”画卷!
      分论点1:高质量是国家建设的“风向标”,若没有高质量的答卷,巍巍大厦终会倒塌。
      分论点2:加速度是社会前进的“助推器”,效率是时代进步的烙印。若不注意提速,火箭发射难抵终点。
      分论点3“速度”与“质量”相生相伴,缺一不可。
      结尾:锦时筑梦,且待芳华。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把握“飞速”神笔,摹画“质量”画卷,吾辈青年应当奋发有为!

NO.4
速度与质量齐飞,发展共致远一色
      开头:处于波诡云谲的风云变幻中,作为中国发展领航人的青年,应当谨记“速度”与“质量”齐飞,发展共致远一色方能擘画未来壮丽蓝图。
      分论点1:以高质量为3与致远之坦途阔步前行为提速奠基。
      分论点2:以加速度为奖与发展之流中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为质量添彩。
      分论点3:反观过去,“大跃进”时期大量钢铁只求速度,而忘了质量的重要性;且看现在不少佛系青年看似稳步,实则是亦步亦趋,摆烂之风的恶果。
     结尾:当“质量”的车轮与“速度”的火花碰撞,定会迸发出无限能量,光耀四方!
-------------------------------------------------------------------------------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延申:

哲理思辨类作文3篇


第一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铅笔即将被运走,制造者对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几句话必须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第一句话:你可能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是必要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作文素材宝库)

第二句话: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改正它。

第三句话:在你走过的地方,要留下痕迹,这是你的价值所在。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中制造者对铅笔说的几句话非常关键,都是围绕铅笔自身特点给予它忠告,话语中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其实就是立意的方向。考生首先要注意结合对几句话的理解把握立意。

第一句,重点在于“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从中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孟子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是即可提炼出“百炼才能成钢”“磨难成就人才”“正视痛苦磨炼人生”等中心。

第二句,重点在于“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和“并且勇于改正它。”显然,“拒绝固执,知错能改”即是主题。

第三句,重点在于“必须要留下痕迹”“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这句话强调的是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等几种意蕴,守住心灵不迷失自我,奋斗中展示自己的美,每一个痕迹都是人生乐章中的一个微小的音符,连在一起却能奏出与众不同的生命交响曲!

分析这个作文题,“铅笔”就好比是成长中的学生,“制造者”好比是老师家长,这就使得学生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写作。所以,写作的重点其实是从“何如面对痛苦”“如何认识错误”“留下痕迹”等角度,以铅笔来写人,而不能只是停留在铅笔本身。当然,发挥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换个叙事角度或者用物的视野来写也未尝不可。


【经典范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支新拆封的铅笔,唯有经历刀削刻骨的痛苦,才能显露笔芯留下墨迹;一朵梅花,唯有经过寒冬的历练,才能有傲人的怒放和沁人的芬芳;一只海燕,唯有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无所畏惧地遨游于广阔的大海之上;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浸泡,才能展现生命的本色;人生如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蓝天……是的,人生中少不了暴雨的侵蚀,冰霜的摧残,狂风的袭击。然而,经过了这种种挫折之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获得了更新的生命会由衷地感叹,阳光总在风雨后。

曾几何时,看透了天边云卷云舒,听熟了耳畔潮起潮落,赏惯了庭院花开花谢。于是,当望见那只竭力换气要破茧而出的蛾时,心中不觉生起怜悯之情,剪破了茧,让蛾能够“顺利”飞出,可是我错了,破茧而出的蛾死了,静静地躺在那里,永远安息了。它是由于我的不忍而没能经受刀削般的疼痛,没有经历过磨难。我内疚,我自责,我想象着蛾儿化作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如此美好的生命啊!不觉眼眶湿润了,万千思绪在脑海中浮现:蛾是要经过挫折与磨难的啊,只有在那时丰富了翅膀的承载力,磨炼了蛾的意志,才能化身美的象征,获得更新的生命啊!

哦,懂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夕阳渐渐陨落,只留下一片余晖化作天边的晚霞,洒落片片金光沉落在碧波之间,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湖岸一丛郁郁葱葱的小草,在微风下摇晃着小脑袋,不觉心旷神怡:如此充满生机的生命啊,透过它们的美好,我看到了种子在阴暗潮湿中拼搏,尽管浑身伤痕累累,但它们仍不放弃,执著追逐自己的梦,在百般的疼痛煎熬下,它们才冲破了土层,生机勃发!

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就像制造者对铅笔的劝勉: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是必需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的确,人生总会遇到挫折与磨难,但这是必需的,我们要从容面对,凭着自己的勇敢去获得更新的生命。

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二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汉语词典对“常识”一词的解释是:普通知识。正是这些普通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十分重要。常识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早雨一日睛,晚雨到天明”;有些是日常生活知识,比如“空腹不能喝牛奶”;还有些凝结着人生经验,如“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等等,常识背后存在着某些事理。

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忽视常识,结果犯了常识性错误,甚至还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许尊重常识,才是最大的常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分析】

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常识的几种类型,主要包括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日常生活知识、生活经验总结等。第二段主要讲如果忽视常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了解常识,尊重常识。

常识,指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比如了解一些自然现象,“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耕作要遵循节气,其意在强调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能“违背农时”。

常识告诉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而动。也就是说,如果违背了常识就会出现问题,也可能会犯大的错误。当然,一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也都是不能忽视的,作为常识,可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少走弯路;如果不尊重常识,可能会多走弯路,出现失误。     

从材料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来看,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如“常识不可轻”,即常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重视常识,尊重科学”,即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观生活常识,学科学规律”,常识是长时间的生活经验的积淀,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等。

从文体来看,可以写成议论文,从常识不可轻的角度阐述常识的重要性,可以分成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正反对比论述,尊重常识有什么好处,而不尊重常识会有什么后果等。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记叙一个不尊重常识造成危害的故事,强调尊重常识的重要作用。

【经典范文】

常识为导引,规律应遵循

“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平凡中孕育伟大,精炼的语言蕴涵的是智慧。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许多看似稀松常见的事情,它们表现出来的特质不仅仅是个性化的,更带有共性的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些共性的框定,它们的存在与发展才不会出现旁逸斜出的状况。

自然物语,人情世态,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之所以按照各自的程式存在与发展,其实背后都有一双巨大的隐形之手在掌控。这双大手从显性上看只是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从本质上说则是一种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规律。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这些看似自发性的生命展演,其实它们的荣枯涨落聚散,并非无序的散乱呈现,而是随着天体的运动不断发生着改变。没有宇宙引力的作用,万事万物不可能生存,寒暑易节、斗转星移也不可能发生。

自然风物的变化对世人来说只是寻常之景,而隐于背后的则是共性的本质存在。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人类社会从荒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发达,既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推动,也是社会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

从刀耕火种到隆隆的机器轰鸣,从农耕文明步入科技文明,一些看似简单不过的现象,其实内里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这些道理的认识和了解,除了依存于现象,更要回归到事物自身的规律上。

作为社会性的生物,人类行走于世,被各种现象包围着。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时,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前提。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不至于走很多弯路。

“清明前后,种瓜得豆”的“不违农时”,才不会“饿殍遍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才没有冻馁之苦。日出月落,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世间万物生长的节序才不会被打乱;一日三餐,是人活着的基本保证。活着是前提,温饱是保障,发展是根本。只有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人类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创造。

不过,对事物的认识,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不是“直奔主题”即可实现,而是需要借助常识的牵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不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性认知,还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性认知,要准确地了解,依托常识不可忽视。

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重视常识,遵循常识背后的规律,这样才能攻破一个个堡垒。



第三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祖国卫士,火灾现场勇敢逆行的消防人员,隐身荒漠毕生奉献的两弹元勋……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奔放,喜欢生活的随性自在,我们不断创造着“小确幸”,制造着“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请根据材料的含意,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第一段讲述了英雄的“无我”精神。祖国卫士、消防人员、两弹元勋,他们的“无我”都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个更大的“我”,就是“我的祖国”。因此,对于“无我”精神的思考,就应当从“无小我有大我”的方面思考。

而对于材料第二段,则重点阐述张扬自我个性的“有我”。这里对“有我”的重视,是因为对于“我”的存在本身和“我”自己的价值越来越重视,是因为“我”的天性不再被压抑。所以,这里的“有我”和“无我”其实并不矛盾,而是因为这两者存在的条件不同,对“我”的定义不同。

所以,写作时最好不要盲目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而是应着重分析何时应“有我”,比如自己的天性被压抑时,可以张扬自我;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应当维护自我……

思考何时“无我”,就必须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指出为弱者发声可以“无我”,国难当头时应当“无我”,那些“无小我”“为大我”的英雄模范值得我们学习,更应当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努力向“大我”迈进。


【经典范文】

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奉献一生的黄旭华,走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他们心中无我,无私奉献。这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街舞的自由与释放,生活的随性而乐,“小确幸”与“仪式感”,无不凸显着我们的个性与价值。

怎样理解与体会“有我”与“无我”?我的理解是,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所谓的“有我”就是面对人生,面对人民,面对国家时要有我的个性,有我的责任,有我的奉献。

青春并不发光,发光的是追梦的我们;梦想并不发光,发光的仍是追梦的我们;这就是青春的个性。青春的个性不是肆意挥霍,也不是庸碌平凡,更不是“佛” “宅” “丧”。青春的个性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青春的个性是“一定要顶住,冲过去”的坚毅信念;青春的个性也是“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的无惧无畏;青春的个性还是不把难事当回事的苦中作乐。

正是这种张扬的个性,才使他们突破重重的磨难获得成功;也正是这种张扬的个性,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的风华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就是个性的力量!

而“无我”就是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的境界,是“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品质。(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作文素材宝库)

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一腔热血洒高原”;他说“我是全镇最小的人”;他,36年为人民在绝壁凿出贵州的“红旗渠”。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大发,他们立天下之志,胸怀苍生之情,用有我之心担起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重责。不唯共产党人,文化史上亦有秉持“‘有我’之担当,成‘无我’之功”的无私奉献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显示了儒家广阔的胸怀,这种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为人民确保幸福生活、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是对人民最大的担当,这担当里却无任何的小我,更多的是儒者的胸襟、器识与宏愿。

面对国家,我们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及“功成必定有我”的个性。

两弹一星的成功、核潜艇的顺利沉潜、歼—15舰载机的完美升空,我们只知道钱学森、黄旭华、罗阳,殊不知这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抱着无我之心担起为国铸重器的职责的结果。如果他们每一个人都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得失,那么我们仍然摆脱不了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命运,我们的钢铁长城焉在?我们凭什么扬眉吐气?我们凭什么立于世界东方?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的话,体现了无我的奉献,有我的担当,吾辈当以此为箴言,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网络搜集,免费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网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日志题目:写作 | “速度与质量”思辨主题类作文指导 【资料编辑: Mr Chzi 发布时间: 九月 20, 2023文章归档:写作频道
Comment disabled